首页> 中文学位 >从SNS网站和微博在研究生人际互动中所发挥作用出发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能性——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为例
【6h】

从SNS网站和微博在研究生人际互动中所发挥作用出发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能性——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 人人网——旧有关系的重建

第一节 SNS的兴起

第二节 我国校园SNS——“人人网”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人人网的人际互动功能和特征

第三章 新浪微博——信息的获得与新关系的拓展

第一节 微博究竟是什么

第二节 微博的发展及新浪微博的诞生

第三节 微+博时代——微博快速流行的原因

第四节 生产性受众——受众如何影响媒体

第四章 中国高校研究生的心理需求

第一节 心理需求与人际交往

第二节 研究生为何离不开人人网和新浪微博

第三节 无所不能的网站——研究生会接受吗

第五章 关于融合假设的调查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思路

第二节 发现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可能预见的未来

附录

1.微博与SNS网站融合可行性深度访谈

2.微博与SNS网站融合可行性研究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分别介绍了SNS和微博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校园SNS——人人网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新浪微博的诞生历史,接着分析了人人网和新浪微博的人际互动机制,探寻了它们在web2.0时代流行的原因,并从高校研究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分析了二者能发展至今日之况的深层因素,提出会否产生一种囊括SNS和微博所有功能的应用的假设,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究这种假设的可行性。
  文章之所以把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研究生年轻化的社会背景下,这个群体同时具备高学历和低龄化两个特征,介于社会与校园夹心层的他们经历了对人人网的疯狂和对微新浪博的依赖,在使用方面有着与其他群体不一样的习惯。本文在梳理了已发表的有关SNS和微博的文献后发现,对于这两者分别进行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其中也不乏从高校学生角度和使用心理角度的分析,但都未找到从这两方面将二者联系起来以及专门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研究。
  文章共有三点发现:①人人网和新浪微博创立理念不同,导致社交模式不一样,对研究生群体而言形成的使用习惯和圈子也不一样,因而大融合性质的网站无法在这个群体中产生共鸣;②细分化和精准定位已成为各行业成功的必由之路,抓住自身优势,在专业化道路上发展壮大才能吸引忠诚用户,而大融合性质的网站由于功能太过全面反而不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③电脑和手机都是用户登录的载体,但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以及3G网络的发展,其具有的便携性使之成为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时登录多种应用软件成为可能,因而大融合性质的网站并未带来太多的便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