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与山地社会——国家力量于台湾山地原住民社会的实施情况(1874-1945)
【6h】

国家与山地社会——国家力量于台湾山地原住民社会的实施情况(1874-1945)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史料

第一章 国家力量进入之前的山地原住民社会

第一节清代前期的汉“番”(“生番”)隔离政策

第二节 隔离政策下的山地原住民社会

小结

第二章 清代国家力量开始进入山地社会——“开山抚番”

第一节 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的背景

第二节“开山抚番”的实施——清政府国家力量的进入

第三节“开山抚番”的检讨

小结

第三章 日据前期殖民国家力量在山地社会的建立

第一节初期的怀柔政策与抚垦署

第二节“理蕃”政策及行政机构的建立

第三节“理蕃”政策的实施与原住民反抗事件

小结

第四章 日据后期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后的同化政策

第一节“蕃人”的教化事业

第二节雾社事件及其之后的“理蕃政策”

第三节皇民化下的“高砂族”

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1683年清朝领台,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范围以西部台湾为主,相较于对平地汉人的治理,山地社会并未正式设治,清政府只是采取消极汉“番”隔离政策。直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为了加强台湾海防,清政府被迫“开山抚番”,清代国家力量才真正进入山地社会。之后的日本殖民主义更是不惜代价,通过“理蕃”政策,最终使得日本帝国力量在山地社会建立。 当一度自由的原住民族群遭遇国家机器的约束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对山地社会而言,会造成什么样的改变呢?而国家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群欠缺国家经验的族群呢?文章主要从国家行政和山地原住民之间的互动,来探讨国家力量在山地原住民社会的实施情况。 第一章:主要介绍清代国家力量进入前的山地社会,即清代长期的汉“番”隔离政策及其政策之下的山地社会。实际上,本章也是清代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的一个大时代背景,长期的隔离政策,山地社会被视为“化外之地”,导致外国列强觊觎,台湾海防告急,清廷被迫实施“开山抚番”,清代国家力量才真正进入山地社会。 第二章:讲述清代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的情形,主要探讨清政府国家力量进入的背景、“开山抚番”的实施与统治机构的建立,以及山地原住民族群接触到清廷军队之后的反应。同时也指出,“开山抚番”并没能使清政府在山地建立统治力量。 第三章:主要叙述日据前期“理蕃政策”的演变,从据台前的怀柔政策到之后的积极剿压政策,阐述日本殖民当局在山地社会“理蕃政策”的实施,以及原住民族群在面对日本帝国力量的进入,是如何与之互动并回应。随着“五年理蕃计划”的完成,日本殖民当局基本上征服了山地原住民族群。 第四章:讲述日本殖民帝国在山地社会建立统治力量后,其总督府“理蕃”政策又是如何转变的。本章以1930年的雾社事件为分水岭,将日据后期殖民当局的“理番”政策分前后两个阶段,具体分析总督府是如何更深层次地控制山地原住民社会。 结语:总结全文,文章主要从时间的纵向,重建国家力量进入山地社会之后,台湾原住民族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指出,不同的国家机器,其实施的力量也是不一样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