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演变及其风险评价
【6h】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漠化时空演变及其风险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沙漠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2.1 沙漠化的概念

2.2 研究方法及思路

2.3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区过去40年沙漠化时空演变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获取与处理

3.3 沙漠化程度分级

3.4 监测结果

第四章 沙漠化驱动力因素分析

4.1 自然驱动力

4.2 人文驱动力

4.3 驱动力综合分析

第五章 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沙漠化的生态风险评价

5.1 关于沙漠化风险评价的相关概念

5.2 数据获取

5.3 风险等级划分

5.4 沙漠化生态风险分析结果

第六章 研究区沙漠化治理对策

6.1 现有的沙漠化治理措施

6.2 研究区沙漠化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6.3 沙漠化善治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项目参与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沙漠化是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机构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海西州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高寒地区,是青海乃至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对海西州沙漠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境内的柴达木盆地,本文首次将研究范围扩至海西全州,对其沙漠化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NDVI为评价沙漠化变化的指标,对海西州1975、1985、1995、2005和2014年五个年份的沙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了遥感解译,分析了未来不同时期不同RCPs情景下的沙漠化风险状况及自然和人文两种驱动力对研究区沙漠化的影响,并对研究区的沙漠化治理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1975~2014年海西州沙漠化时空演变。地域分布上,从境内柴达木盆地向外围山区沙漠化程度由重及轻;时间尺度上,沙漠化土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以1995年份面积最大,沙漠化也最严重,其中1975~1995年为沙漠化发展时期,而1995~2014为沙漠化逆转时期。沙漠化及不同程度沙漠化重心的地理坐标均经历了先向东后向西的迁移过程,且较轻程度沙漠化的重心地域变动范围小于较重程度沙漠化。
  (2)沙漠化驱动力。研究区气候、降水和大风的年际变化表明气候逐渐向暖湿方向发展。由于暖湿气候有利于沙漠化逆转,因此1975~1995年沙漠化扩展与暖湿气候对沙漠化的影响不一致,1995~2014年则一致。一方面说明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区,人类活动对沙漠化影响非常大,甚至超过气候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人类因素的可控性,由于人类活动的逐渐合理化、规范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加上气候的暖湿作用,沙漠化逐渐逆转。
  (3)沙漠化风险评估。从地域分布看,从柴达木盆地到外围山区,未来沙漠化风险由重及轻,与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的地域分布相似,其中高风险所占比例最高。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看,RCP4.5情景下,未来沙漠化风险程度最高。RCP2.6和RCP6.0情景下风险最低。
  (4)沙漠化治理对策。研究区早期的沙漠化治理成果不大,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沙漠化治理得到加强,沙漠化扩张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治理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出现。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三点新的建议,并提出了基于环境善治的沙漠化治理。环境善治作为新的环境治理理念,应用在沙漠化治理上,有利于地方政府、工矿企业、公民社会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形成一个良性的沙漠化治理体系,促进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