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40年代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述论
【6h】

20世纪40年代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述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水土保持实验区创建原因

1.1 “农耕”式开发遗留严重生态问题

1.2 美国水土保持学传入

1.3 专家学者大力倡导

1.4 西北开发需求

第二章 水土保持实验区沿革

2.1 实验区开办权之争

2.2 洽地纠纷

2.3 人员建制

第三章 水土保持实验区的科学实验

3.1 坡地蓄水保土试验

3.1.1 梯田沟洫试验

3.1.2 径流小区试验

3.1.3 沟冲控制试验

3.2 农作保土实验

3.2.1 耕种作物试验

3.2.2 耕作方式试验

3.3 保土植物实验与繁殖

3.4 植树造林

3.4.1 柳篱挂淤

第四章 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推广

4.1 互通有无,协作推广

4.1.1 寻求各级政府支持

4.1.2 互助其他相关单位

4.1.3 与民间水土保持组织联动

4.1.4 推动学术发展

4.2 强化宣传,加强水土保持意识

4.2.1 书刊赠送

4.2.2 参观实验区,加强宣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西北地区,在历史早期有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孕育出了早期的中华文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农耕”式开发,给西北带来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为当地留下了沉重的环境负累,地面覆被物差,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在20世纪早期,一大批的专家学者开展实地考察,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1940年代初,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华民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随着东部国土的步步沦丧,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逐步上升。为抗争积蓄力量,西北开发的呼声唱响在神州大地上。但是,西北土地的实际状况,已经成为以发展农业为核心的西北开发的掣肘因素。面对西北的现实状况,在西北开发受阻的情况下,国民政府终于认识到开展水土保持的必要性,1942年天水水土保持试验区成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项水土保持科研机构,揭开了中国现代水土保持研究的新篇章。实验区的工作人员,凭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顶住物价飞涨、资金紧缺等压力,与地方政府、有关机关积极联系,协同合作,为实验区建立宽松的外部环境。开展水土保持实验,宣传水土保持思想,推广水土保持技术与保土植物,推动了中国现代水土保持科学的建立,为西北社会乃至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