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动副间隙对涡旋压缩机切向泄漏间隙的影响
【6h】

运动副间隙对涡旋压缩机切向泄漏间隙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 论

1.1 涡旋压缩机的发展历程

1.2 涡旋压缩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涡旋压缩机的几何理论及受力分析

2.1 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2.2 涡旋压缩机的几何学

2.3 涡旋压缩机气体力及力矩分析

2.4 动涡旋盘及十字滑环的受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涡旋压缩机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的分析

3.1 曲柄销防自转机构工作原理

3.2 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的力学模型

3.3 防自转曲柄销的运动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动副间隙对涡旋压缩机切向泄漏间隙的影响分析

4.1 运动副间隙矢量模型

4.2 机构模型的建立

4.3 机构的受力分析

4.4 动、静涡旋切向泄漏间隙

4.5 算例

4.6 本章小结

本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涡旋式压缩机是一种新型的容积式压缩机,与传统式压缩机相比,它具有效率高、振动小、噪声低、结构简单紧凑、运行平稳、可靠性好等特点。动涡旋盘、静涡旋盘、曲轴、防自转机构、支架体以及平衡块等构成了涡旋压缩机的主要部件,在理想工作状态,动涡旋盘作旋转平动运动与静涡旋盘相互啮合,实现对气体介质的压缩。但是,实际上由于加工制造的尺寸误差、运动副间隙和磨损间隙的存在,使得涡旋压缩机处于非理想的运动状态。此时,动涡旋盘将产生自转,使动静涡旋的切向泄漏间隙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压缩工质切向泄漏的变化。因此,本文基于机构学原理,将平行四杆机构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利用连续接触模型,在对多构件多自由度无间隙机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间隙杆模型分析运动副间隙对动静涡齿切向泄漏间隙的影响,可以为曲柄销防自转机构涡旋压缩机的优化设计和提高压缩机的性能作为工程问题上的参考。 根据涡旋压缩机的涡旋体型线的理论基础,针对涡旋压缩机的 3对压缩腔的几何特征和机构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并分别给出对应压缩腔的容积计算式;基于涡旋压缩机的涡旋体涡旋型线的几何特征,分别计算出涡旋线和涡旋体重心的坐标表达式,并根据动静涡旋体相互啮合时气体介质的泄漏形式,分析计算出涡旋压缩机两种泄漏形式下的泄漏线的长度;由所建立的动涡旋盘的受力模型,对涡旋体受到各种气体作用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并且给出各个气体作用力的表达式;与此同时,对动涡旋盘和其防自转机构即十字滑环之间的相互受力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力学分析,分别对动涡旋盘和十字环滑环列出二者的力与力矩的平衡方程,为涡旋压缩机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动涡旋盘和防自转机构的受力的研究理论指导。 根据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的结构,建立了对应于该种结构的机构模型;从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的工作原理的角度出发,基于运动学和机构原理分析了防自转曲柄销的受力,建立防自转曲柄销的运动平衡方程;分析了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的工作原理, 将曲柄销防自转机构简化为平行四连杆机构;确定了防自转曲柄销数目的合理选择及其相对分布的位置。 针对曲柄销防自转机构涡旋压缩机运动副间隙引起的切向泄漏问题,基于机构学原理简化的平行四杆机构模型,利用连续接触模型,将含间隙的机构转化为等效的无间隙的机构进行研究,并借助 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和 ADAMS动力学 仿真软件两种手段,得出曲柄销处间隙值对动涡旋自转角及切向泄漏间隙的影响。将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得出转子系曲柄销处间隙对动涡盘自转及切向泄漏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