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中活性传承的探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6h】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中活性传承的探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背景

1.2.1 国际背景

1.2.2 国内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

1.4.2 国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逻辑归纳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研究

3.1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诠释

3.1.1 传承性

3.1.2 活态性

3.1.3 历史积淀性

3.1.4 地域性

3.1.5 民俗性

3.1.6 群体性

3.1.7 教育健身性

3.2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原则

3.2.1 生命性原则

3.2.2 真实性原则

3.2.3 整体性原则

3.2.4 创新性原则

3.2.5 持续性原则

3.3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相关路径

3.4 淄博“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3.4.1 蹴鞠概述

3.4.2 九宫八卦斩穴拳概述

3.4.3 磁村花鼓概述

第四章 淄博“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引入

4.1 学校体育教育引入“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及其原则

4.2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体育的意义

4.2.1 中小学参与“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4.2.2 学校体育教育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作用

4.3 淄博市中小学参与“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

4.3.1 新课标的颁布为“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空间

4.3.2 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4.4 淄博市“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现状调查

4.4.1 构建“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目标

4.4.2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教材开发与课程建设

4.4.3 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学校与民间展开互动

4.4.4 教师进修培训调查

4.4.5 教师教学的现状调查

4.4.6 学生学习状况调查

4.5 “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体育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

4.5.1 受应试教育束缚,“类体育”非物质文化教育受到限制

4.5.2 缺乏科学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内容体系

4.5.3 体育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储备依然欠缺

4.6 学校体育教育中“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策略建议

4.6.1 以科学准确的教育目标为先导

4.6.2 加强“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师资建设

4.6.3 本土“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撰

4.6.4 加强学校文化与社会活动的相互交流

4.6.5 实施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展开▼

摘要

从2001年,我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2011年6月1号的正式施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虽然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起步较晚,但在最近的几年,我国各部门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作为一个传播人类文化的传承地,同样也是体育文化的传播场所。将“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移植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不但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在知识传播体系中的文化多元化,反应了本土体育文化价值,而且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中小学为例,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以蹴鞠、九宫八卦斩穴拳、磁村花鼓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的对这些项目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优势和作用进行分析,并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学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受应试教育束缚,“类体育”非物质文化教育受到限制。虽然现阶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加强青少年体质发展,但是受现在考试制度等各方面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内容体系。就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是处于教材设定之外的,这对于其在学校的可持续性传承非常不利。教材的限制直接影响到老师们在体育教学当中无本可依,制约着“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三、体育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储备依然欠缺。,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是教学过程要想更好地开展的重要基础。从调查中发现,淄博地区大部分教师虽然经过统一培训,但是培训过程仅两天,培训的内容较为浅显,主要还是靠教师自学为主。这对于非遗课程在中小学中开展无疑增加了难度。最后根据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分别从教学目标、师资建设、课程开发、校外交流、教学方法五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倡导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