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6h】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概况

1.1.1 植物内生真菌的定义

1.1.2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

1.1.3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

1.1.4 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成分结构分类

1.1.5 结语

1.2 七种药用植物研究现状

1.2.1 植物冬凌草的研究现状

1.2.2 植物丹参的研究现状

1.2.3 植物荨麻的研究现状

1.2.4 植物大蓟的研究现状

1.2.5 植物铁棒锤的研究现状

1.2.6 植物鹿蹄橐吾的研究现状

1.2.7 植物平贝母的研究现状

1.3 生物活性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2 植物内生真菌抗单胺氧化酶活性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3 植物内生真菌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流程图

第2章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纯化

2.1 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2.1.1 植物样品来源

2.1.2 药品及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平面及斜面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2.2.2 初步鉴定内生真菌的形态学

2.2.3 结果对比与分析

第3章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粗提物的抗肿瘤、抗单胺氧化酶及抗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3.2.1 待测菌株

3.2.2 培养基

3.2.3 检测用细胞株及动物

3.2.4 药品、试剂及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株发酵及次生代谢提取物的制备

3.3.2 抗肿瘤活性检测

3.3.3 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检测

3.3.4 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

3.4 结果对比与分析

3.4.1 抗肿瘤活性

3.4.2 抗单胺氧化酶活性

3.4.3 抗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结果

3.5 讨论

第4章 DLC-4菌株和DJ-3菌株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4.1 材料及仪器

4.1.1 培养基

4.1.2 菌株

4.1.3 实验动物

4.1.4 仪器

4.1.5 药品及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DLC-4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4.2.2 菌株DJ-3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4.2.3 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检测

4.2.4 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DLC-4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4.3.2 菌株DJ-3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4.3.3 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检测结果

4.3.4 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DLC-4菌株和DJ-3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5.1 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5.1.1 培养基

5.1.2 待测菌株

5.1.3 实验仪器

5.1.4 药品及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菌丝体的扩大培养

5.2.2 菌丝体DNA的提取

5.2.3 DNA纯度的检测

5.2.4 ITS-PCR扩增

5.2.5 扩增产物的纯化及序列的测定

5.2.6 扩增产物序列的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对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e)、荨麻(Urtica laetevirens)、大蓟(Cirsium japonicum)、铁棒锤(Aconitum szechenyianum)、鹿蹄橐吾(Ligularia hodgsonii)、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等七种植物组织中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采用组织切块培养法及划线分离法,对以上七种植物的组织进行培养、分离,分别得到了18株、17株、17株、14株、12株、12株、6株,共计96株植物内生真菌。对这96株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菌丝体用乙醇提取,得到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提取物,共计192个。
  2、采用MTT法、分光光度法和改良的Ellman法,对192个粗提物的抗肿瘤、抗单胺氧化酶及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有48个样品对Hela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普遍不高,均未超过50%;有5个样品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其中以DLC-4-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酶活性最强,其IC50为29.2μg/mL;有4个样品具有一定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但抑制率不高,均未超过50%。
  3、运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等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DLC-4和DJ-3大批量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得到了四个化合物,鉴定为-(4 E)-6,7,9-trihydroxydec-4-enoicacid(1)、麦角甾醇(Ergosterol)(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3)、麦角甾酮(4,6,8(14),22(23)-tetraen-3-one-ergostane)(4)。
  4、对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进行了抗单胺氧化酶和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4个化合物对抗单胺氧化酶和抗乙酰胆碱酯酶均无活性。
  5、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手段,将菌株DLC-4和菌株DJ-3分别鉴定为紫棕毛束霉(Doratomyces purpureofuscu)真菌、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目的的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真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