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声调语(汉语)和语调语(俄语)言者对英语语调的感知与生成影响
【6h】

声调语(汉语)和语调语(俄语)言者对英语语调的感知与生成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List of Tables

List of Figures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Purpose of the Study

1.4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 of Intonation

2.2 Tone and Intonation Languages

2.3 Studies of Perception of English Intonation Produced by NNSs

2.4 Studies of Perception of English Intonation Produced by NSs

2.5 Studies of Speech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Other Languages

2.6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Three Foundation of Theor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3.1 Development of Intonation Theory and Its Core Concepts

3.1.1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

3.1.2 Intonation Awareness and Language Transfer

3.1.3 Foreign Accent and Prosodic Pragmatic Competence

3.2 Establishment of the Operational Constrnets

3.2.1 Prominence

3.2.2 Tone

3.2.3 Key

3.2.4 Communicative Purpose of English Intonation Features in Discourse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4.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Nature

4.2 Subjeets

4.3 Materials

4.4 Instruments of Research

4.5 Research Proeedures

4.5.1 Perception Test

4.5.2 Production Pre-Test,Post-Test and Delayed Test

4.5.3 Intonation Awareness-Raising Activities

4.5.4 Questionnaires

4.6 Data Collection

Chapter Five Data Analysis

5.1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ory Questionnaire

5.2 Perception Tests Analysis

5.2.1 Prominence Perception Test

5.2.2 Tone Perception Test

5.2.3 Key Perception Test

5.5 Production Tests of Prominence,Tone and Key

5.6 Analysis of the Final Questionnaire

Chapter Six Discussion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s

7.1 Limitations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ces

Academic Aehievements

展开▼

摘要

语调的掌握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语言的高水平阶段上更是如此。然而,作为外语学习者,英语语调的恰当使用成为大多数学习者必须攻克的难关。语调的不恰当使用也许不会影响交流的最终目标,但是,应为错误使用语调而造成的误解有可能导致负面的评价和偏见的产生。许多学者有关语篇中语调非模糊性的研究证明在语篇环境中,语调是句子理解中的重要信息源。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声调语和语调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母语迁徙作用以及英语语调的可教性研究非常缺乏。
  本研究考察了情境化和语境化下的英语语调的感知(对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和产出。受试对象为两名以汉语为母语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和两名母语为俄语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其中一名俄罗斯学生曾参加过英语语调课程)。本研究通过六讲课堂讲授和实操,帮助受试识别和产出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英语语调特征即:突出、下降、上升和下降—上升的音调、低调和高调。
  每次授课之时,研究者会向受试简要介绍拟学习的语调特征。之后,要求受试听一段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的对话,并根据提问回答问题,完成感知测试。感知测试旨在回答声调和语调语言的发音者是否以相同的方式理解和识别语境中的EFL语调。感知测试后,两组受试在特定的情景中先使用母语,后使用英语表达语境内容,并用录音笔分别记录两组对话内容;接下来,研究者组织受试开展提高语调意识的交际活动,介绍语调特征的形式和含义,并让受试反复练习以便学会使用。最后,进行产出后测。在后测阶段,要求受试使用和产出与前测时相同的对话,并要求注意使用有效语调与搭档互动。两个月后,又进行了一次延迟产出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语调提高意识活动是否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口语表现。
  感知测试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对会话语块的感知方面存在问题。“突出”感知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本族语言者能够根据声调与语调推断出上下文中重要信息的正确含义。而对两种语言的非英语本族语学习者来说,感知和识别“突出”并非易事,这表明识别词的能力并不取决于学习者的母语。事实证明,事先接受过英语语调训练的受试优于其他受试,也间接证明了正确的英语语调教学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识别语调。同时,对比结果显示:俄语受试组声调感知测试结果比汉语受试组的表现好。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不应该仅仅归因于母语的正迁移,因为在每个母语组(包括俄语和汉语)一些受试的表现时而好,时而差;对俄语和汉语本族语者而言,最难掌握的英语语调特征是音调,因为低调和高调都难以感知、识别和解释。对于两组受试来说,这两种语调都很难产出。
  本以为母语和英语语言群体的区别可能会成为表现更好或更差的原因,但是产出和感知测试结果均表明语调表现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提高声调意识的活动已被证明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调语用能力并减少外国口音。研究也发现当英语学习者与母语不同的学习者进行交流时,他们倾向于改变他们的语调特征,并且在这种跨语言交流中,他们获得更多类似于本土的英语语调。
  Praat产出测试分析谱显示即使受试的语调特征与英语语调的形式和功能相吻合,受试也不一定能说出符合目标语语境特点的语调,而英语语调特征的清晰解释和语调意识提高活动却可以改变这一状况,而且,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所有受试在参加了教学实验后,都能够提高他们用英语语调表达交流意图的能力。因此,这也证实了语调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教学、观察和操练,本研究记录和分析了以汉语和俄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调特征的学习、感知和产生过程,证明了语调教学在信息理解和产出中的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