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铁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分析——以西陇海-兰新、呼包-包兰-兰青铁路经济带为例
【6h】

铁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分析——以西陇海-兰新、呼包-包兰-兰青铁路经济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范围与对象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2 铁路经济带及经济联系强度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2.2国内外关于铁路经济带的研究

2.3国内外关于经济联系相关研究综述

2.4 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理论基础

3 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的发展过程与演进因素分析

3.1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发展过程

3.2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演进因素透析

4 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动态比较分析

4.1经济联系强度测度模型

4.2经济联系强度测度指标选取

4.3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的时空比较分析

4.4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增长及其比较分析

5 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强度结构分析与模型阐释

5.1城市流强度结构动态分析

5.2城市流强度统计模型阐释

6 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问题与调控

6.1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6.2两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调控对策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城市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体系内部各城市之间、城市体系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加深,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快速流动与运转,推动了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增强。铁路干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轴线,铁路沿线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对铁路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对于区域特性和差异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对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因此本文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测算、分析并比较铁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以探寻西北地区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的演变趋势。
  全文由七个部分组成,分为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论。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区域的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阐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部分对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国内外有关铁路经济带和经济联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对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的发展过程及演化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构建了铁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经济联系的理论框架。
  第四部分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铁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定量研究,对比分析经济带内部城市之间、经济带之间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相关指标的发展演化特征。
  第五部分剖析了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及其动态演变特征。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阐释了影响城市经济联系的经济环境因素。
  第六部分首先分析了铁路经济带经济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调控思路和策略。
  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归纳,指出了论文的主要贡献、存在的不足及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