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
【6h】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衍化及主要内容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衍化

(一)孔子的仁爱思想

(二)孟子及后儒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

二、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亲情之爱

(二)非亲之爱1、忠君

第二章 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历史衍化及主要内容

一、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历史衍化

(一)博爱思想的背景及历史渊源

(二)博爱思想的演变

二、《圣经》博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神爱

(二)爱上帝

(三)爱邻人

(四)爱仇敌

第三章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异同

一、仁爱与博爱思想的区别点

(一)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二)“爱”的对象与范围不同

(三)“爱”的表现形式不同

(四)“爱”的实现途径不同

二、仁爱与博爱思想的共同点

(一)爱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

(二)爱是一种基本的伦理价值

(三)爱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第四章 儒家仁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处理现代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

(二)促进现代公德建设

二、博爱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促进人的道德完善,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尊重、宽容与平等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所探讨的“仁爱”和“博爱”思想是指中国儒家的“仁爱”和西方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儒家伦理的“仁爱”和基督教伦理的“博爱”分别代表东西方文明的情感至爱和思想精华,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在现代社会也将继续发挥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思想的历史衍化和主要内容。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孔子开始的,后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程朱和近代儒学思想家的发展,其涵义也在不断丰富。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亲情之爱、非亲之爱。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演变集中体现在从《旧约》到《新约》对爱的解释的转变。《圣经》博爱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神爱、爱上帝、爱邻人、爱仇敌等,体现出爱的博大与宽容。
  其次,对儒家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思想进行了异同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两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爱”的对象与范围不同;“爱”的表现形式不同;“爱”的实现途径不同。两者的共同点主要在于:爱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感;爱是一种基本的伦理价值;爱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最后对儒家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的现代意义进行了论述。儒家仁爱思想是处理现代社会关系的重要原则,它有助于促进现代公德建设。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的道德完善,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尊重、宽容与平等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