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翰怡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6h】

翰怡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1.1.1 中医古籍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1.1.2 现代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中药治疗

1.1.4 中医外治法

1.1.5 古代灸法与现代灸法

1.2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

1.2.1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

1.2.2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1.2.3 西医治疗

1.3 麦粒灸研究现状

1.3.1 翰怡灸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方案设计

2.3.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2.4 临床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理论基础

3.1.1 翰怡灸使用药物解析

3.1.3 翰怡灸选穴依据

3.2 翰怡灸作用机制的探讨

3.3 结果分析

3.3.1 三组疼痛程度积分疗效分析

3.3.2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个周期各项积分比较

3.3.3 三组治疗疗效分析

3.4 应用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及腰骶部痉挛性疼痛,同时可伴有腰酸、坠胀、恶心、呕吐、手足厥冷、腹泻及头痛等不适症状,随月经而发,严重者甚至昏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又称功能性痛经,75%的原发性痛经发生在初潮后的第1年内。
  我国1980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痛经发生率达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其疼痛轻度占44.6%,中度占38.81%,严重影响工作的重度占14%。
  翰怡灸是麦粒灸的一种,介于麦粒灸和压灸之间。因翰怡灸艾柱小,施灸时作用部位小而精确,温补之力直透穴位,直达经络脏腑,疗效比其他疗法较高。透过热力迅速刺激穴位,麦粒灸作为药引使药力迅速引进致各个经络脏腑。
  目的:
  此次临床研究使用翰怡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评估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
  病例来源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符合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三组患者均于经期后一周开始接受治疗。试验组30例患者使用翰怡灸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治疗用品由张超翰医师提供。治疗时间:每周治疗2-3次,于痛经发生疼痛时可给予治疗,连续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暖宫贴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治疗时间:每周使用2-3次,痛经发生疼痛时可使用暖宫贴,连续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空白对照组30例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时间:3个月经周期。观察其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痛经情况评分以及中医症候评分。
  结果:
  1.疼痛程度积分比较:
  1.1三组治疗第三个月疼痛程度积分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治疗组积分小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积分小于空白组。
  1.2疗程结束后一个月疼痛程度积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治疗组积分小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积分等于空白组。
  1.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疼痛程度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积分小于治疗前。
  1.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三个月和疗程结束后一个月疼痛程度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差异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疗程结束后一个积分小于治疗第三个月。
  1.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疼痛程度积分差值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值均为治疗组大于对照组。
  2.痛经情况积分比较:
  2.1三组治疗第三个月痛经情况积分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治疗组积分小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积分小于空白组。
  2.2疗程结束后一个月痛经情况积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治疗组积分小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积分等于空白组。
  2.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痛经情况积分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积分小于治疗前。
  2.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三个月和疗程结束后一个月痛经情况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积分差异,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治疗组疗程结束后一个月痛经情况积分小于治疗第三个月,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一个月痛经情况积分大于治疗第三个月。
  2.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痛经情况积分差值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积分差值均为治疗组大于对照组。
  3.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1三组治疗第三个月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治疗组积分小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积分小于空白组。
  3.2疗程结束后一个月中医症状积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显示显示治疗组积分小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积分小于空白组。
  3.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积分小于治疗前。
  3.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三个月和疗程结束后一个月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积分小于治疗第三个月。
  3.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中医症状积分差值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值均为治疗组大于对照组。
  3.6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三个月中医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两组间经前/经期小腹怕冷得热则缓、经前/经期小腹疼痛、经血量少、经血色暗、夹血块、乳房胀痛、手足不温和恶心呕吐差值均数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差值大于对照组。
  4三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三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治疗组患者中12例有效,13例显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中29例无效,1例有效,总有效率3.3%;空白组患者29例无效,1例有效,总有效率3.3%。
  5.三组间疼痛疗效比较:
  三组间的疼痛疗效,结果显示三组间疼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疼痛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治疗组患者4例痊愈,5例显著,1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2%;对照组9例有效,21例无效,总有效率30%;空白组4例有效,26例无效,总有效率13.3%。
  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1)翰怡灸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用以治疗寒凝血型原发性痛经能有效改善痛经的疼痛程度。
  (2)翰怡灸有效调理月经周期经量血块等中医症候。
  (3)翰怡灸能温通经络从而促使经络畅通。
  综合上述三点,本研究发现翰怡灸对原发性痛经之寒凝血瘀症的主要症状和次症都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并且对一些较严重的痛经情况能减轻或根治。翰怡灸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能温通经络从而促使经络畅通。翰怡灸因穴位经过熏熨或温灼,刺激穴位及令药中的功效发挥作用,令药汁的药效经热力引入各个脏腑经络,并因为是压炙,令其功效得以持续,这种效果可以维持一至两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