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林氏前屈滚腰法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6h】

林氏前屈滚腰法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一、祖国传统医学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记载

二、中医骨伤科对手法治疗的认识及记载

三、现代医家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

第二节 现代西方医学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简介

二、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

四、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评价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方案

第一节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治疗方案

四、分组干预手段

五、评价指标

六、资料收集及统计学方法

七、临床试验结果

第二节 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影像学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动态狭窄理念

二、林氏前屈滚腰法的治疗理念

三、林氏前屈滚腰法的起效机制及临床实用价值探讨

四、DLSS的临床表现与其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五、DLSS的影像学分型临床特点及利用前屈滚腰法治疗的适用性探讨

六、不足与展望

七、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前屈滚腰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影像学分析对该手法的适用狭窄类型进行探讨,为该法提供更加完善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保守治疗提供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方法:
  (一)临床研究
  于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骨科治疗中心就诊的轻至中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纳入患者5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6.38±9.26岁,最小47岁,最大80岁;病程长度平均5.67年,最短4月,最长20年。随机分组情况:前屈滚腰法综合治疗组29例,男性14例,女性15例,完成随访26例;常规综合治疗组29例,男性12例,女性17例,完成随访25例。两组患者在病史长度、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58例纳入患者共51例配合完成治疗干预及末次随访,失访率为12.07%。
  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组对照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前屈滚腰法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组)。对实验组患者患者首次就诊期间予以前屈滚腰法手法治疗,并给予前屈滚腰法及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方法指导(龟位、滚腰);嘱每周1次复诊持续规律接受手法治疗,共4次,日常佩戴腰围固定,适当制动,卧床休息;其后每月复诊接受治疗及功能锻炼指导;首诊后3个月内予患者神经营养药物常规治疗,随访期间症状反复者记录复发次数及症状情况。对于常规综合治疗组患者给予指导常规腰部功能锻炼,共四个动作(飞燕、伏拜、平卧踩单车、勾腿抬高),每个动作至少15次,早晚各1组为准;纳入后1周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抑酸护胃药控制症状;日常佩戴腰围固定,适当制动,卧床休息;配合常规药物治疗:予患者神经营养药物,症状反复且疼痛较剧烈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抑酸护胃药控制症状。
  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1周、随访1个月、3个月分别记录患者VAS、JOA、ODI评分及患者最大跛行距离,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
  (二)影像学疗效相关性分析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骨科治疗中心就诊的轻至中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成功纳入前屈滚腰手法治疗组的患者于开始治疗前行腰椎三维CT薄层平扫。根据腰椎CT平扫等影像学资料对狭窄类型进行分型分组。采用Digimizer软件对图像进行测量分析计算,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采用林氏前屈滚腰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与不同狭窄类型的相关性。做好记录,并通过SPSS20.0对各组数据的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临床研究
  采用林氏前屈滚腰法综合治疗及常规疗法治疗并完成随访的共51例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及治疗后3月时的JOA、VAS、ODI评分上,两两之间比较均有改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05);对手法治疗组与综合疗法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综合临床疗效水平进行对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手法治疗组与综合疗法治疗组的跛行距离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末次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共纳入29例轻中度DLSS患者,依据其影像学资料表现分为中央管狭窄型组11例,侧隐窝狭窄型8例,椎间孔狭窄型组10例;对比其基线资料,其狭窄分型情况与纳入患者年龄、性别及纳入时临床疗效指标(JOA、VAS、ODI、最远跛行距离)无相关性。针对轻中度DLSS患者,根据纳入时治疗前腰椎影像学资料进行狭窄分型,分为中央管狭窄型、椎间孔狭窄型、侧隐窝狭窄型。对纳入29例患者的基线特征(性别、年龄)与狭窄分型分组作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种狭窄分型患者治疗前后JOA、VAS、ODI、最远跛行距离情况作比较分析,均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中央管狭窄型、椎间孔狭窄型、侧隐窝狭窄型三组之间与综合疗效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种狭窄分型疗效指标作两两对比得三组之间VAS、JOA、最远跛行距离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管狭窄型与椎间孔狭窄型分组之间OD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管狭窄型及椎间孔狭窄型治疗后ODI评分改善度及综合临床疗效均优于侧隐窝狭窄型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林氏前屈滚腰法配合练功锻炼疗法治疗轻至中度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控制复发,有效改善患者最远行走距离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林氏前屈滚腰法综合治疗适用于中央管狭窄型、椎间孔型及侧隐窝型的DLSS患者,尤最适用于中央管型及椎间孔型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