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谱效关系研究
【6h】

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谱效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高脂血症研究现状

1.2 高脂血症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1.2.1 西药治疗

1.2.2 中药治疗

1.3 布渣叶研究现状

1.3.1 化学成分研究

1.3.2 药理作用研究

1.3.3 质量标准研究

1.4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

1.4.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

1.4.2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

1.4.3 中药指纹图谱的应用

1.4.4 中药指纹图谱的不足及展望

1.5 中药谱效学研究现状

1.5.1 中药谱效学的提出与概念

1.5.2 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思路

1.5.3 中药谱效学的应用

第二章 布渣叶总黄酮的提取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2.1 药材检测

2.2.2 提取工艺

2.2.3 样品总黄酮含量测定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

3.2 分析软件

3.3 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构建

3.3.1 色谱柱的选择

3.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3 流动相条件优化

3.3.4 柱温的选择

3.3.5 流速考察

3.3.6 150min色谱图

3.3.7 空白试验

3.3.8 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实验方法

3.3.9 方法学考察

3.3.10 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血脂活性测定

4.1 材料

4.1.1 药物

4.1.2 仪器

4.1.3 试剂

4.1.4 动物

4.2 统计软件

4.3 统计方法

4.4 剂量设置

4.5 实验方法

4.5.1 动物分组

4.5.2 给药方法

4.5.3 测定方法

4.6 实验结果

4.7 实验结论

4.8 讨论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谱效关系研究

5.1 灰色关联度分析

5.1.1 灰色系统理论的提出与概念

5.1.2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1.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5.1.4 数据处理软件

5.1.5 试验数据来源

5.1.6 结果与分析

5.1.7 讨论

5.2 应用SPSS Staristic建立布渣叶调血脂谱效关系方程

5.2.1 数据来源

5.2.2 统计分析软件

5.2.3 量化特征峰数据

5.2.4 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原理

5.2.5 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建立布渣叶调血脂谱效关系方程

5.2.6 残差图

5.2.7 方程的验证

5.2.8 讨论

5.3 应用The Unscrambler v9.7建立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谱效关系模型

5.3.1 统计分析软件

5.3.2 化学计量学的概况

5.3.3 数据来源

5.3.4 量化特征峰数据

5.3.5 建立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谱效关系模型

5.3.6 模型的验证

5.3.7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前期研究发现布渣叶总黄酮具有调血脂活性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布渣叶总黄酮的指纹图谱,以全面了解布渣叶总黄酮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再结合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的药效,对布渣叶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各共有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对调血脂贡献值较大的共有指纹峰,建立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谱效关系方程模型,进一步研究布渣叶调血脂的药效与其各成分的关系,建立能够真正反映其调血脂效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从而对布渣叶进行综合、全面的质量评价。 方法: 1、布渣叶样品的收集:从市面上收集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布渣叶药材,并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布渣叶项下收载的质量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检测,采用合格的样品开展后续研究。 2、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将合格的布渣叶药材,按照前期建立的布渣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制备总黄酮样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 3、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HPLC法对不同批次的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分析,以牡荆苷、异牡荆苷、水仙苷为对照品,分别对检测波长、流动相及梯度条件、色谱柱、柱温和流速进行优选,并完成方法学考察,建立布渣叶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根据化学指纹图谱研究的要求,应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对布渣叶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各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计算机聚类分析。 4、不同批次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血脂活性测定:采用SPF级NIH小鼠连续7天灌服高脂乳剂制作高脂血症模型,以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为指标,测定25批次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调血脂活性,分别计算TC和TG的降低率。 5、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血脂谱效关系的研究: (1)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血脂灰色关联度分析:将25批次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共有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值进行均值化变换,与TC、TG降低率结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调血脂药效贡献的大小。 (2)建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血脂谱效关系方程:运用SPSS Statistic17.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将前20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特征峰的峰面积进行均值化变换后的值与TC、TG降低率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分别建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TC、TG谱效关系方程。并用后5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谱效数据对其准确性及可靠性进行验证。 (3)建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血脂谱效关系模型:运用CAMO The UnscramblerV9.7,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将25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特征峰的峰面积均值化变换后的值与TC、TG降低率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分别建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TC、TG谱效关系模型。模型的准确性验证采用交互验证的方法。 结果: 1、从市面上收集到25个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布渣叶药材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布渣叶项下收载的质量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均合格,可以全部应用到后续的研究。 2、按照前期建立的布渣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制备,得到25个不同批次的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样品,所有样品总黄酮含量均在80%以上。 3、各批次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中各共有特征指纹峰分离度均较好,具有较强的专属性。经计算机聚类分析可分为两大类,将其中一个大类输入相似度评价软件匹配得到17个共有特征峰,其中已知的有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水仙苷。生成共有模式对照指纹图谱,计算25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相似度,结果18批样品相似度在0.90以上,4批样品相似度在0.80以上,3批样品相似度在0.80以下。 4、25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均显著降低了灌服高脂乳剂所致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的含量,但不同批次布渣叶总黄酮的调血脂活性存在差异。 5、(1)布渣叶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的17个共有特征峰与TC、TG降低率的关联度均在0.85以上,其中与TC降低率关联度排序前8位的共有特征峰与TC调节作用具有高度关联,与TG降低率关联度排序前10位的共有特征峰与TG调节作用具有高度关联(关联度>0.90)。其中排序第1、2、5位的共有特征峰为已知,分别为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水仙苷。根据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共有特征峰对TC、TG调节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均为9#(牡荆苷)>10#(异牡荆苷)>11#>13#>16#(水仙苷)>14#>15#>1#>7#>6#>4#>5#>8#>2#>3#>17#>1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布渣叶总黄酮是通过其内部“有效组分群”的协同作用以达到调血脂的作用。 (2)对前20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17个共有特征峰与药效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得到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TC、TG谱效关系方程:Y1=0.198+0.023X2-0.016X4-0.05X8-0.134X9+0.12X10-0.042X14+0.108X17,(P<0.01,R2=0.958);其中X2、X10、X17与降TC效应呈正相关的关系,X4、X8、X9、X14与降TC效应呈负相关的关系;Y2=0.42-0.024X1-0.039X3-0.051X4+0.109X6+0.058X7-0.238X9+0.167X10+0.05X11-0.075X12-0.089X14-0.061X16+0.058X17,(P<0.01,R2=0.987)。其中X6、X7、X10、X11、X17与降TG效应呈正相关的关系,X1、X3、X4、X9、X12、X14与降TG效应呈负相关的关系。X9、X10、X16为已知,分别为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水仙苷。把后5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17个共有特征峰的峰面积进行均值化变换后的值带入已建立的两个谱效关系方程,分别得到TC、TG降低率的估计值,计算估计值与真实值的偏差率,结果均不超过10%,表明这两个谱效关系方程准确、可靠,均可用于预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调血脂活性。 (3)将25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17个共有特征峰的峰面积进行均值化变换后的数值与TC、TG降低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到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TC、TG谱效关系模型。采用交互验证的方法,由模型得到25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TC、TG降低率的估计值,计算估计值与真实值的偏差率,结果平均误差不超过10%,平均回收率在95%~105%之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准确、有效,可用于预测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的调血脂活性。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明确了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各共有特征峰对调血脂药效贡献的大小,可知是通过其内部“有效组分群”的协同作用以达到调血脂的作用。同时,还建立了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调TC、TG谱效关系方程和模型,所建立的谱效关系方程及模型准确有效,可用于预测评价布渣叶药材的调血脂活性。本课题通过首次开展中药布渣叶总黄酮调血脂谱效关系的示范性研究,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