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的初步评价研究
【6h】

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的初步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研究方案

1. 研究构想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与步骤

5. 特色与创新

6. 研究流程

一、理论研究部分

理论一、 现代西医学与中医学在中风病治疗理念上的共鸣与思考

(一) 现代西医学关于脑卒中治疗理念

(二) 中医学关于中风及中风病的治疗理念

(三) 两种医学在中风病治疗理念中的共鸣与思考

理论二、 中医辨证方法的发展与回归

(一) 中医传统辨证方法的起源和发展

(二) 近现代中医辨证方法的创新研究

(三) 中医辨证方法学的发展和回归

(四) 中医辨证方法在中风病研究的发展和回归

理论三、 中医有关中风及中风病辨证的古今概述

理论四、 中医阴阳辨证的研究与应用

(一) 阴阳辨证的内涵和发展

(二) 阴阳辨证的临床应用

(三) 阴阳辨证的中风病中应用创新

理论五、 中风阴阳分证辨证的研究概述

理论六、 建立中风病急性期新的辨证方法的思路

(一) 阴阳类证辨证方法在中风病急性期应用的证候学特点

(二) 中风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方法的理论形成

(三) 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方法的理论框架

(四) 阴阳类证辨证在中风急性期研究中的应用回顾

理论七、 多元统计、决策树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 多元统计学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 数据挖掘方法(决策树)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 两种技术在中医中风病研究中的应用

(四) 两种方法在中医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小 结

二、临床研究部分

(一) 临床证候采集方案

(二) 结果与分析

1. 各单位四诊信息采集情况

2. 一般临床资料

3. 四诊证候数据库分析缺血中风急性期证候特点

4. 形成缺血中风急性期阴阳类证数据库

5. 阴阳类证医生临床判断分析缺血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

6. 阴阳类证聚类判断分析缺血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

7. 岭南五家医院基于聚类分析探讨缺血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

8. 中风病急性期阳阴类证辨证与气虚证的相关性分析

(三) 讨论与小结

1. 阴阳类证辨证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热象”

2. 阴阳类证辨证方法的应用价值

3. 阴阳类证辨证方法的完善修正

三、临床数据探索部分

(一) 中风病急性期证型数据库形成

(二) 基于ID3算法的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诊断的决策树形成

1. 决策树应用的意义和方法

2. 变量选择

3. 数据划分

4. 计算及形成

5. 测试和评价

(三) 基于专业评估的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诊断流程图

(四)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脑卒中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并发症多。一直以来是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重点,也是难点。现代中医学中风病中的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相当于现代西医学脑卒中的脑出血和脑梗死。现代西医学认为脑卒中急性期早期综合治疗能取得最大的疗效,而传统中医学辨治中风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中风病的研究正不断地深化扩大。 目的:总结导师刘茂才教授以“阴阳”辨治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完善、评价及构建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的辨证方法和诊断过程,以待提高中风病作为一种病种发挥中医最大的疗效。 方法:1)通过古今文献的研习,总结评述中医辨证及“中风”专病辨证的演变与发展。分析中医中风病证候特点,回顾阴阳类证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及证候研究成果,阐述阴阳类证辨证的理论框架。2)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运用病症结合的中风病证候采集表对1150例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中风病证候四诊信息采集,建立缺血中风病急性期数据库。以医学专业思维为先导,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评价完善已制定的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标准对于缺血中风急性期的适用性,以及此辨证指标条目在缺血中风急性期诊断价值。3)形成中风病急性期证型数据库,利用SPSS13.0软件及excel 数据包统计软件,根据数据挖掘方法,形成中医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诊断决策树。以专业评估的方法制定中医中风病急性期专业辨证诊断流程图。 结果: 1)古今文献研习结果表明中医中风病急性期需要早期快速的辨治。传统中医辨证法体现着整体观的思维,具有丰富辨证内容。阴阳辨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复杂的辨证方法。中医对“中风”的辨治时来以久。“中风”阴阳辨证已成为比较系统的辨证方法。现代中医中风病有着共性和个性的特点,“痰瘀互结,腑实为常候”为其共性,因体质因素而出现寒热阴阳的类化或从化为其个性。因此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方法的构建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2)证候研究:①基于临床判断对117项证候指标进行分析,“舌红,口咽干苦,苔腻,面赤身热,苔黄”为临床辨证分类的结点,除了“苔腻”都是“热象”的表现,这些包含了阳类证辨证指标六项中的四项;基于聚类分析对12项辨证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口咽干苦”是12项指标辨证中关键点,这与岭南五家医院对12项辨证指标的树型是一致的。②对四诊前lO位主要证候因子分析中,针对阴阳类证辨证12项辨证指标,阴类证指标占有四项:“静卧不烦、舌淡、苔白、脉细”,阳类证指标占四项:“面红、口干、舌红、苔黄”。主成分分析显示十二指标分为四个主要成分,体现了中医望闻问切的主要内容;但也显示脉象对辨证的意义在下降;③根据多元分析,诊断阈值、判别分析和Logstic回归分析可以提供辨证诊断标准的统计量化。 3)证型探索分析:①中医中风病中,“火热证”是阳类证的标志。而在非“火热证”中,“阴虚阳亢证”成为阳类证判断的转折点。在中风病辨证中,“气虚证”在非“火热证”中出现的分类结点较“火热证”早。②以专业评估的方式总结上述文献和证候分析结果,形成中风病急性期阴阳辨证诊断流程图。 结论:缺血中风证候统计结论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之参考,在一定程度上统计结论也支持了临床辨证结果。中风病急性期阴阳类证辨证方法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证候论证依据和临床适用能力。这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