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光学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DCPMA)的合成及其聚合研究
【6h】

新型光学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DCPMA)的合成及其聚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光学塑料的简介及发展历史

1.1.1光学塑料的简介

1.1.2光学塑料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1.2光学塑料的种类及其应用

1.2.1传统光学塑料

1.2.2新型光学塑料

1.2.3光学塑料的一般应用

1.2.4光学塑料的特殊应用

1.3光学塑料的性能

1.3.1折射率与色散

1.3.2透光率

1.3.3耐热性

1.3.4吸湿性

1.3.5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1.3.6抗冲击强度

1.3.7光学塑料性能的均衡

1.4光学塑料的发展方向

1.4.1高折射率光学塑料

1.4.2高耐热型光学塑料

1.4.3高表面硬度光学塑料

1.4.4低双折射光学塑料

1.4.5低吸湿性光学塑料

1.5含多脂环(甲基)丙烯酸酯类光学树脂的分子设计

1.6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研究意义

1.6.2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的合成与表征

2.1前言

2.2实验部分

2.2.1原料与试剂

2.2.2实验设备和仪器

2.2.3甲基丙烯酸酯中引入多脂环的方法

2.2.4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的合成

2.2.5产物的鉴定和表征

2.3结果与讨论

2.3.1催化剂的选择

2.3.2阻聚剂的选择

2.3.3反应体系和条件的确定

2.3.4 DCPMA的红外表征

2.3.5核磁共振(1H NMR)结果分析

2.3.6理论推导及结论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DCPMA)的均聚

3.1前言

3.2实验部分

3.2.1原料与试剂

3.2.2实验设备和仪器

3.2.3聚合工艺步骤

3.2.4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3.3结果与讨论

3.3.1 DCPMA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及特点

3.3.2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均聚物的红外表征

3.3.3 DCPMA均聚物的性能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的共聚反应研究

4.1前言

4.2实验部分

4.2.1原材料与试剂

4.2.2实验设备和仪器

4.2.3共聚工艺步骤

4.2.4共聚物性能测试

4.3结果与讨论

4.3.1 DCPMA与MAA共聚

4.3.2 DCPMA与AN的共聚

4.3.3 DCPMA与MMA的共聚

4.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评定意见

展开▼

摘要

光学塑料是对可见光(波长400~750 nnq)的透光率大于80%的塑料。与传统的无机光学材料相比,光学塑料具有质量轻、耐冲击性强、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可作为基材应用于镜片、透镜及棱镜、光盘、非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光栅、光纤等领域。然而,现有光学塑料存在着折射率低、耐热性差、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光学塑料的应用范围。因此,设计和制备既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又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磨性和表面硬度的光学塑料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分子设计原理和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将多脂环引入聚合物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折射率、耐热性、硬度和耐磨性,并降低吸湿性。基于这一考虑,本工作首先以来源丰富、价廉的石油C<,5>馏分中的副产物双环戊二烯(DCPD)为起始物,利用其双键的亲电加成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含多脂环的新型单体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DCPMA),系统地考察了反应体系和反应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储存条件与单体稳定性的关系,用FTIR和NMR对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反应产物即为目标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在阻聚剂用量为1.0%,反应物甲基丙烯酸(MAA)与DCPD的摩尔比为1.3: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5小时的条件下,产物收率达到了89.3%。 进一步地,通过自由基本体聚合制备了DCPMA的均聚物及其与MAA、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二元共聚物。探索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单体摩尔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性能的影响,测定了聚合物的透光率、折射率、玻璃化转变温度(T<,g>)、表面硬度和吸湿性。研究结果表明:DCPMA均聚物具有较优的性能,折射率达到了1.5405,透光率达到87.3%,表面硬度达到3H。DCPMA与适量的MAA共聚可以提高材料的透光率、折射率、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表面硬度,但吸湿性和脆性增加。DCPMA/MMA共聚树脂的透光率较好,和PMMA均聚物相比,共聚物折射率、耐热性、表面硬度均有所提高,同时吸水率下降。DCPMA/AN共聚物的性能基本随着AN含量的增加而变差,特别是材料的透明性大幅度下降,共聚物的外观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