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用替普瑞酮治疗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人工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
【6h】

单用替普瑞酮治疗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人工溃疡的随机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汇表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ESD的操作流程

2.4 研究对象的分组

2.5 研究对象的药物治疗

2.6 内镜评估溃疡愈合情况

2.7并发症发生情况: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ESD术后4周时人工溃疡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3 ESD术后8周时人工溃疡愈合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实习期间完成的工作

综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胃人工溃疡药物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常用方法,但ESD术后会造成人工溃疡,如何促进ESD术后胃人工溃疡的愈合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对ESD术后胃人工溃疡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近年来,国内外有文献报道PPI联用胃粘膜保护剂较单用PPI能提高胃人工溃疡愈合率及愈合质量,但单用胃粘膜保护剂治疗ESD术后胃人工溃疡的研究极少,仅国外少数文献报道单用胃粘膜保护剂(瑞巴派特、依卡倍特)治疗ESD术后胃人工溃疡的研究。国内尚无单用胃粘膜保护剂治疗ESD术后胃人工溃疡的报道,国外也未见单用替普瑞酮治疗ESD术后胃人工溃疡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单用替普瑞酮,与单用兰索拉唑治疗ESD术后胃人工溃疡的愈合情况及治疗费用,为临床治疗ESD术后胃人工溃疡探索新的、高效的、经济的治疗方案。 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选取2017年03月至2018年0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行胃ESD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ESD术后静脉滴注兰索拉唑(30mg/次,每12小时1次),共3天,随后改为晨起空腹口服兰索拉唑肠溶胶囊(30mg/次,1次/天),共4天;在ESD术后第8天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替普瑞酮组(50mg/次,3次/天,餐后口服)(n=15)和单用兰索拉唑组(30mg/次,1次/天,晨起空腹口服)(n=15),共治疗7周。ESD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别于ESD术后4周和8周复查胃镜,了解胃人工溃疡的愈合情况。 结果:ESD术后4周,单用替普瑞酮组和单用兰索拉唑组ESD术后胃人工溃疡面积减小率分别为0.9224±0.1365和0.9464±0.0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两组愈合率分别为28.57%和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两组好转率分别为78.57%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ESD术后8周,单用替普瑞酮组与单用兰索拉唑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86%和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两组好转率分别为100%和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组ESD术后8周出现扁平疤痕期溃疡的比例分别为64.29%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单用替普瑞酮组8周的平均总费用为344.42元,低于单用兰索拉唑组的平均总费用547.06元。两组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单用替普瑞酮与单用兰索拉唑治疗ESD术后胃人工溃疡的疗效相同,但单用替普瑞酮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且平均总费用更低,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