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伦理审视
【6h】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伦理审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文明性及其弊端

2.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文明性

2.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

2.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

3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生态性的批判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

3.2 反生态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特性

3.3 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变换的断裂

4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生产方式的批判

4.1 资本扩张与生态之间的矛盾

4.2 追求利润与生态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4.3 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生态转向

5.1 思想认识的生态转向

5.2 生产方式的生态转向

5.3 生活方式的生态转向

5.4 文明形态的生态转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其巨大的进步性。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社会生产力、社会效率、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财富快速增长,经济日益繁荣。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弊端,特别是用生态伦理的眼光去审视,存在巨大的反生态性。资本的本性是贪婪和逐利,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必然忽视生态环境,从而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外,将环境成本外溢,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破坏也由国内向国外发展,在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殖民的同时,也加速对这些国家进行生态殖民,环境危机日益全球化。 马克思思格斯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的破坏,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变换的裂缝日益增大,人与自然关系日资紧张,生态危机不断加剧。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也认识到了反生态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属性,追求利润与保护环境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不可调和。要想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仅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改变社会制度,这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资本主义的合理转向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线性经济转向循环经济,社会制度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最后到共产主义,文明形态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杜润洲;

  •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学科 伦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柴艳萍;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生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