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56层iCT低剂量扫描—双空间多模型迭代算法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6h】

256层iCT低剂量扫描—双空间多模型迭代算法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各组有效辐射剂量

3.2 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分析结果

3.3 图像质量主观指标分析结果

3.4 附图

第四章 讨论

4.1 本研究设计思路及相关分析

4.2 低剂量扫描-FBP重建对图像质量客观指标的影响

4.3 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主观指标的影响

4.4 iDose 4-4迭代重建对图像质量影响相关分析

4.5 iDose 4-4迭代重建对图像质量客观指标的影响及比较

4.6 iDose 4-4迭代重建对图像质量主观指标的影响及比较

4.7 本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256层iCT低剂量扫描-双空间多模型迭代算法(iDose4-4)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降管电压、提高管电压、降管电流时间的三种方法,使得有效剂量同等降低50%,门静脉期随机进行常规剂量组、50%低剂量组检查,前者采用FBP重建,后者分别采用iDose4-4、FBP重建,比较在采用FBP重建的基础上,常规剂量组与50%低剂量组、50%低剂量各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在各50%低剂量组采用iDose4-4重建基础上,比较其与常规剂量组以及各50%低剂量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比较50%低剂量-iDose4-4迭代重建组与其相应FBP重建组间的图像差异。
   材料和方法:
   1.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选择年龄>18岁,体重指数(BMI)正常(21~25kg/m2)、已确诊后复查的肝脏肿瘤患者46例;
   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不全(肌苷清除率≤120umol/L)、心功能不全、已知碘造影剂过敏史、怀孕或哺乳妇女、有明显运动伪影、严重肝功能不全或其他影响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疾病,如脂肪肝等、前腹壁皮下脂肪层过于菲薄,而无法测量,以及各组间憋气幅度差异较大者亦给予剔除。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其监督下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扫描参数:扫描前准备:检查前15min口服胃肠道对比剂纯水500~800ml,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并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嘱其检查中尽量保持一致的屏气幅度;扫描设备及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256层螺旋CT,层厚1.5mm,螺距0.9;准直:128×0.625;分辨率:标准;X线管旋转速度:0.75s/圈;FOV:350;矩阵:512×512;窗宽/窗位:250Hu/50Hu。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射碘必乐(370mg I/ml),按每公斤体重1.5ml计算用量,总剂量≤100ml;注射流速:4ml/s,双筒注射器加用小剂量2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对比剂30后使用常规剂量进行动脉期扫描,60S后(门脉期)立即随机进行常规剂量(120KV,250mAs,A组)、50%有效剂量(B组:120KV,125mAs;C组:140KV,85mAs;D组:100KV,210mAs)扫描;扫描体位及范围:采用仰卧位,屏气状态扫描,扫描范围自膈肌至肝下缘或肝脏病变最下缘。
   3.图像处理方式:原始图像采用层厚1.5mm,重建层厚5mm,层距3mm,矩阵:512×512。常规剂量组采用FBP重建,降50%有效剂量组分别采用双空间多模型迭代算法(iDose4-4)和FBP重建,相应得到七组图像,分别记做:A组、B1组、B2组、C1组、C2组、D1组和D2组。门脉期常规剂量及低剂量重建图像传至PACS工作站进行观察、分析。
   4.图像观察评价:分析前对图像质量判别标准进行统一认识,分析采用盲法进行,图像被随机分配给每位阅片者,同时,病人的名字、年龄、性别,图像参数、扫描剂量、重建方式、检查号等均被隐藏,诊断室的灯光在评估过程中保持在较适宜、一致水平。
   5.评价指标:客观指标:包括客观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由一位高年资医师测量并记录各组图像的;测量窗宽、窗位:250Hu,50Hu;感兴趣区(RIO)的选择,采用复制、粘贴功能保证大小、形状一致,选择三/四个感兴趣区,取平均值;每一感兴趣区测三次,取平均值,大血管、伪影处尽量小心避免,ROI面积为100±6.8mm2。测量门静脉主干层面,左内、外叶、右前、后叶CT值的均值(ROI肝脏),其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测量右侧竖脊肌CT值均值(ROI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标准差(SD背景);按下列公式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肝脏=(RIO肝-RIO肌)/SD背景;信噪比:SNR肝脏=RIO肝脏/SD背景。主观指标: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同时评价图像质量主观指标,采用5分法评价主观图像质量、门静脉细小分支显示、病灶对比显示情况,4分法评价病灶诊断信度;两位阅片者意见不统一时经第3位腹部CT阅片专家进行评分后采用多数者的评分值。
   采用kappa(k)检验评价两位阅片人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分4级,<0.20:几乎不一致;0.21-0.40:轻微一致;0.41-0.60:中等一致;0.61-0.80:较好一致;0.81-1.00:完美一致。
   6.辐射剂量:采用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评价患者的辐射剂量;记录扫描过程中CTDI及DLP值,采用公式:ED=DLP*K计算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K=0.015mSv.mGy-1)。
   7.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指标:各组噪声、对比噪声、信噪比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正态分布者及主观质量评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083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有效辐射剂量46例受检者,常规剂量A组有效辐射剂量大致为其余各组的2倍,B、C、D三组间有效辐射剂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有效辐射剂量基本相等(P=0.999)。
   2.50%低剂量-FBP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组间比较
   (1)对图像客观指标的影响
   ①图像客观噪声:50%低剂量-FBP重建组均高于常规剂量A组(P<0.001),D组最高,C2组最低。
   ②图像CT值:A组与B2组基本相等(P=0.260),A组高于C2组(P<0.001),而低于D2组(P<0.001)。
   ③图像CNR:50%低剂量-FBP重建组均低于常规剂量A组(P<0.001),D2组高于B2组(P<0.001),B2组高于C2组(P<0.001)。
   ④图像SNR:50%低剂量-FBP重建组均低于常规剂量A组(P<0.001),D2组高于B2组(P=0.001),B2组高于C2组(P=0.001)。
   (2)对图像主观评分指标的影响
   ①图像质量主观评分:50%低剂量-FBP重建组均低于常规剂量A组(P<0.001),B2、C2组主观质量评分高于D2组(P<0.0083);
   ②门静脉细小分支的显示评分:除A组与D2组大致相等(P=0.038),B2、C2组均低于A组(P<0.001);
   ③病灶对比显示评分:50%低剂量-FBP重建组均低于常规剂量A组(P<0.005);D2组高于B2、C2组(P<0.001);
   ④诊断信度评分:B2、C2组均低于A组,A组与D2组大致相仿(P=0.059)。
   3.双空间多模型迭代算法(iDose4-4)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组间比较
   (1)iDose4-4迭代算法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各降50%有效剂量-iDose4-4重建组较相应FBP重建组客观噪声显著降低,对比噪声比、信噪比明显升高,主观图像质量、门静脉细小分支显示、病灶对比显示评分、诊断信度明显提高(P均<0.001)。
   (2)各组间比较
   ①图像客观噪声:D1组与A组大致相仿(P=0.305),B1、C1组低于A组(P<0.001),C1组低于B1组(P=0.013);
   ②图像对比噪声比:D1组高于A、B1、C1组(P<0.001),A组高于C1组(P<0.001),而低于B1组(P<0.001):
   ③图像信噪比:B1、D1组高于A组(P<0.05),D1组高于B1组(P=0.001),C1组与A组大致相仿(P=0.206);
   ④图像主观质量评分:C1组高于A组、B1、D1组(P<0.0083),B1组高于D1组(P=0.004),D1组与A组大致相等(P=0.695);
   ⑤门静脉细小分支显示评分:D1组高于B1、C1组(P<0.001),D1组高于A组(P=0.006),A组与B1组大致相仿(P=0.127),B1组高于C1组(P<0.001);
   ⑥病灶对比显示评分:D1组与A组大致相仿(P=0.394),B1组低于D1组(P<0.001),而高于C1组(P<0.001)。
   ⑦诊断信度评分:B1组、D1组诊断信度与A组大致相仿(P=0.132,P=0.058),B1组低于D1组(P=0.005),而高于C1组(P<0.001)。
   结论:
   1.采用FBF重建基础上,通过降低管电压(D2组)、提高管电压(C2组)、降低管电流时间(B2组)的方法,降低50%有效辐射剂量,均将造成图像噪声的升高,引起CNR和SNR的下降,以及图像主观质量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管电压组(D2组)客观指标虽稍有下降,但其图像质量尚可用于临床诊断。
   2.采用双空间多模型迭代算法(iDose4-4)重建技术、有效剂量降低50%的情况下,通过降管电流时间(B1组)与降管电压(D1组)都可获得较好的、满足临床诊断的CT图像,但降管电压的方式(D1组)在提高图像的CNR、SNR、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上要优于降管电流时间(B1组);提高管电压同时降管电流方式(C1组)获得的CT图像无法用于临床诊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