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研究
【6h】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1 “人际关系”及“人际关系和谐”的概念

2.1.1 人伦与人际关系

2.1.2 人际关系和谐

2.1.3 孟子的“人和”概念

2.2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2.1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产生的经济条件

2.2.2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产生的政治条件

2.2.3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产生的思想条件

3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五伦关系及其准则

3.1.1 父子有亲

3.1.2 君臣有义

3.1.3 夫妇有别

3.1.4 长幼有序

3.1.5 朋友有信

3.2 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道德要求

3.2.1 仁爱

3.2.2 舍生取义

3.2.3 良知良能

3.3 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方法

3.3.1 “求放心”的修养论

3.3.2 养“浩然之气”

3.3.3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4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评析

4.1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的价值

4.1.1 追求“和谐”的价值导向

4.1.2 追求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4.1.3 注重修养践履

4.2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的局限性

4.2.1 重血缘关系

4.2.2 重等级观念

4.2.3 政治伦理一体化

4.3 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作用

4.3.1 有利于维护家庭和睦

4.3.2 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利益

4.3.3 有利于树立高尚的道德人格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和”文化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孟子的人际关系和谐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动荡,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性善论”是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一是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二是确立了五伦关系和相应的准则,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是提出了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要求,即仁爱、舍生取义和良知良能;四是提出了实现人际关系和谐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提出了“求放心”,“养浩然之气”等道德修养的方法。孟子的人际关系和谐理论在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提高个人修养,调整和重建社会和谐友爱关系,重建社会伦理道德,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深入挖掘孟子“人和”伦理思想资源,理清孟子伦理思想中对人际关系和谐的理解与今天我们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和谐”的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