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6h】

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1.2 B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的应用

1.3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病例与分组

2.2麻醉与监测

2.3试验用药

2.4血药浓度测定

2.5数据处理

2.6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结果

3.1一般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3.2血药浓度变化

3.3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

第四章讨论

4.1丙泊酚血药浓度检测

4.2丙泊酚单次静脉注射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 述:围手术期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及临床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丙泊酚因其诱导快,代谢迅速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之一,常用三室模型来描述其药物代谢动力学,但该模型并未考虑到术中用药对丙泊酚分布的影响,例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美托洛尔是否能改变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了解美托洛尔和丙泊酚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拟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20例,随机双盲等分为美托洛尔组(M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在术前60 min给予口服美托洛尔(50 mg/片)或安慰剂(维生素C)一片。所有病例均于入术前口服实验用药(或安慰剂),不使用其他术前药。入室后按2mg·kg-1的剂量单次静脉给予丙泊酚,给药速度1mg·kg—1·min-1。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按以下时间点采取动脉血样并记录MAP和HR:0.5 min、1 min、2 min、3 min、5 min、7.5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30 mi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时点的丙泊酚血药浓度。 结果:⑴一般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研究中未发现有患者心率低于50次/分,两组各有两例患者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Hg,经麻黄素5 mg处理后好转。M组患者的诱导前心率62.1±7.0明显较C组71±8.6慢(P<0.05),在给予单次丙泊酚静注后,两组心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C组心率在给药4 min左右即渐呈上升,而M组则保持稳定,其中在给药后5 min、7.5 min、10 min、15 min、20min、30 min均较C组慢(P<0.05或P<0.01)。M组患者诱导前平均动脉压69.1±4.9明显较C组75.0±5.3低(P<0.05),在给予单次丙泊酚静注后,两组MAP下降趋势较为相似,虽然M组各时点MAP绝对数值都比C组低,但仅在给药后0.5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⑵血药浓度变化。单次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1后,两组患者动脉血药浓度分别达到最高为9.21±1.47μ g·ml-1和8.11±1.67μ g·ml-1,之后呈指数衰减(图3)。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约在3~4 min,30分钟后的浓度为高峰值的0.2%~0.3%。M组在0.5 min、2 min、3 min、5 min、7.5 min时的血药浓度均比C组高(P<0.05),但之后两组血药浓度及其下降趋势相似。⑶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C组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各参数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M组与C组比较,全身清除率(CL)下降(P<0.05),清除半衰期( t1/2γ)延长(P<0.05),中央室分布容积(Vc)、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P<0.05)。其余药动学参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①麻醉前口服美托洛尔能改变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主要表现为清除半衰期( tl/2γ)变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总清除率(CL)降低。②美托洛尔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可能与心输出量下降致丙泊酚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清除率下降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