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研究
【6h】

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前言

第2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3章结果

第4章讨论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致 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脉正常阻、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冠脉病变患者的血尿酸、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探讨三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从而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分组 1.1研究对象 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因胸部不适而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429例,其中男性258例,女性171例。 1.2分组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没有明显狭窄或狭窄程度<50%入选正常对照组,共132例;有且仅有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入选单支病变组,共123例;有大于等于两支血管狭窄程度>50%入选多支病变组,共174例。根据ATPⅢ标准以LDL-C3.12mmol/L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 1.3排除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以及结缔组织病、肿瘤、痛风、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及感染性疾病和其他器质性疾病。 2.研究方法 2.1资料收集 复习所有入选病例的住院病历,记录每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包括: (1)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2)患者的既往病史及吸烟史;(3)患者的血尿酸(UA)、胆红素(BI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主要临床生化指标;(4)患者的胆固醇等其他临床生化指标;(5)患者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2.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资料均数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two-samplet-test),多组资料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计数资料的描述以率与构成比表示,两组比较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chi-squaretest),多组比较用R×C表资料的x2检验。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者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应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差异水平为P<0.05。 结果1.一般情况 1.1一般临床情况 正常对照组132例,单支病变组123例,多支病变组174例,正常对照组以女性居多,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以男性居多,分别为63%和75%。三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三组间血尿酸水平比较 2.1三组间总血尿酸水平比较 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总血尿酸水平依次呈递增趋势,单支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21.4%(P<0.05),多支病变组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了28.1%(P<0.01);而多支病变组的水平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三组间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 三组间女性患者的尿酸水平均较总尿酸水平有所下降,但组间尿酸水平的差异增大,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15.1%(P<0.05)和28.8%(P<0.01)。同时,多支病变组也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11.9%(P<0.05)。 2.3三组间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尿酸水平比较 在高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正常对照组尿酸水平分别升高了21.5%和27.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正常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正常对照组尿酸水平分别升高了20%和25.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三组间胆红素水平比较 3.1三组间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总胆红素水平在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呈依次递减的趋势,单支病变组较对照组下降了28.0%(P<0.05),多支病变组较对照组下降了34.9%(P<0.01),较单支病变组下降了20.1%(P<0.05)。 3.2三组间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在高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正常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分别降低了24.5%和33.7%(P<0.05);在正常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正常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分别降低了16.7%和32.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3三组间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 三组间直接胆红素水平也呈依次递减的趋势,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下降了23.1%和54%,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4三组间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 在高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正常对照组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降低了26.6%和30.4%(P<0.05);在正常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正常对照组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降低了20.7%和31.5%(P<0.05)。 3.5三组间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 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间接胆红素水平基本一致,分别为8.03±2.84umol/L、8.65±5.27umol/L、8.53±4.44umol/L。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不同,间接胆红素三组间两两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4.1三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因超敏C反应蛋白的总体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需经对数转换后转变为正态分布方可进行参数检验。单支冠脉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多支冠脉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1);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1.6%(P<0.01)。 4.2三组间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在高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正常LDL-C亚组间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 5.血尿酸、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脉病变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有冠状动脉病变为因变量,以血尿酸、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血尿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尿酸的0R值最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可能要强于胆红素。 结论l高血尿酸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尤其女性患者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更为密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尿酸水平显著增高。 2.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浓度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浓度越低。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确关系。 3.超敏C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的强预测因子,其浓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