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结合分析
【6h】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结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 应对经济增长减速危机,保持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增长

1.2.2 汲取美国从繁荣走向衰退的教训

1.3研究方法及目标

第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理论

2.1财政政策理论

2.1.1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2.1.2 IS曲线

2.2货币政策理论

2.2.1 LM曲线

2.3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

2.3.1 IS—LM模型

2.3.2 AD—AS模型

2.3.3菲利普斯曲线

2.3.4芒德尔-弗莱明模型

第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变动有效结合分析

3.1 财政政策

3.1.1财政政策工具

3.1.2财政政策局限性

3.2货币政策

3.2.1货币政策工具

3.2.2货币政策局限性

3.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结合分析

3.3.1政策配合对经济产生影响

3.3.2政策配合应关注的问题

第四章美国次贷危机及各国救市政策简析

4.1次贷危机演变历程及其特点

4.1.1 次贷危机形成机理

4.1.2次贷危机演变历程

4.1.3次贷危机特点

4.1.4次贷危机根源

4.2美国救市方案简析

4.2.1救市方案出台背景

4.2.2救市方案要点

4.2.3救市方案争议焦点

4.3 世界主要国家救市政策

第五章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简析

5.1政策出台背景

5.1.1 国际经济形势巨烈动荡,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

5.1.2国内经济增速放缓,GDP增长率降至个位数

5.1.3 出口贸易下滑,对外贸易顺差减少

5.2政策措施

5.2.1 国十条

5.2.2国办三十条

5.2.3积极财政政策措施

5.2.4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措施

第六章我国经济刺激政策与美国救市方案比较分析

6.1我国经济刺激政策与美国救市方案异同点

6.1.1两者相同点

6.1.2两者不同点

6.2我国经济刺激政策与美国救市方案差异的缘由

6.3我国经济刺激政策与美国救市方案效果评价

6.3.1美国救市方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3.2我国经济刺激方案对拉动GDP增长将起到一定效果

第七章我国经济刺激政策应关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7.1积极财政政策风险

7.1.1粗放式增长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7.1.2隐藏通货膨胀风险

7.1.3违规立项增加,产能过剩加剧

7.1.4民间投资下降

7.2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风险

7.2.1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

7.2.2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

7.2.3 中小企业融资难趋势加剧

7.3下一步改进建议

7.3.1积极财政政策改进方向

7.3.2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改进方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由原来最初华尔街几家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逐渐引发美国银行、证券、保险体系发生链条式连锁反应,美国实体经济全面下滑,最终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危机范围及深度逐步扩大,危机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从美国本士波及到欧洲、亚洲、北美洲,直至世界各个国家,且逐步渗透至各个经济领域,世界经济面临倒退危机。在此经济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我国政府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关注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并于2008年10月份出台了扩大内需十项措施,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拉动国内需求,进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本文站在宏观分析的角度,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工具,探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特点、局限性及适用范围,引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如何有效结合运用。通过比较国外刺激经济增长政策与我国拉动内需政策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自出台拉动内需政策以来取得的效果,并由此引出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过程中实关注的问题。本文以1998-2003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作为案例,探讨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需改进的方向。本文的结论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两个重要手段,其有效结合能提高对经济的刺激的作用,但应关注其传导机制及其效果的滞后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