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八角茴香油的超/亚临界CO流体萃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的研究
【6h】

八角茴香油的超/亚临界CO流体萃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综述

1.1八角的研究进展

1.1.1八角概况

1.1.2八角的化学成分

1.1.3八角茴香油的研究进展

1.2超/亚临界CO2流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超临界萃取技术

1.2.2 CO2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

1.2.3 CO2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1.2.4 CO2超临界萃取的影响因素

1.2.5 CO2超临界萃取的应用

1.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3.1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本研究的内容

1.3.3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八角果实的水分含量和粉碎度对茴香油得率影响的研究

2.1八角水分含量对茴香油得率影响的研究

2.1.1试验目的与意义

2.1.2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1.3试验方法

2.1.4试验结果与讨论

2.2粉碎度对八角茴香油得率影响的研究

2.2.1粉碎度的梯度设置

2.2.2不同粉碎度八角得油率的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第三章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工艺研究

3.1试验目的与意义

3.2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3试验方法

3.4结果与分析

3.4.1.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4.2五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5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亚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工艺研究

4.1试验目的与意义

4.2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4.3试验方法

4.4结果与分析

4.4.1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与分析

4.4.2各因素、因素互作的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第五章三种不同干燥方法所得八角茴香油的成分比较分析

5.1八角果实的三种不同干燥方法

5.1.1试验材料

5.1.2干燥的三种方法

5.2原料的提油方法

5.3八角茴香油的GC-MS分析方法

5.4干燥方法对亚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得率的影响

5.5不同干燥方法对亚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成分的影响

第六章五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茴油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6.1八角茴香油的提取方法

6.1.1试验材料

6.1.2五种不同的提取八角茴香油的方法

6.2八角茴香油的GC-MS分析方法

6.3五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茴香油的GC-MS分析结果与讨论

6.3.1五种萃取方法萃取所得八角茴香油的总离子流图

6.3.2五种萃取方法萃取所得八角茴香油的定性定量结果

6.3.3五种萃取方法所得茴香油各组分的组成与相对含量分析

6.3.4五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茴香油的GC-MS分析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总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八角茴香油照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八角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我国八角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80%以上。八角可用作香料,也用于提取八角茴香油。长期以来生产上都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油,因其得率低、耗时耗能,且在蒸馏过程中,温度高、受热时间长,部分呈香物质容易被分解,所得产品难以保持原有的天然芳香和色调。 本文应用超/亚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八角茴香油,通过正交实验和二因素最优设计实验,研究得油率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的萃取条件。用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八角茴香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综合的评价各萃取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八角原料的干燥和粉碎的最佳加工处理为:水分含量干燥到到10%左右,粉碎度为20目。 (2)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25℃,萃取压力15MP,解析压力Ⅰ7MPa,解析温度Ⅰ30℃,解析压力Ⅱ5MPa,解析温度Ⅱ25℃,萃取时间2.0h。该条件下萃取茴香油的得率为14.84%,分析得到8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为92.9327%。 (3)亚临界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22℃,萃取压力7MPa,解析压力Ⅰ7MPa,解析温度Ⅰ30℃,解析压力Ⅱ5MPa,解析温度Ⅱ25℃,萃取时间2.0 h。该条件下萃取茴香油的得率为12.52%,分析得到8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为91.2178%。结果表明采用超/亚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得率都远远高于水蒸气蒸馏法的,分析结果表明茴香油品质亦优于水蒸气蒸馏方法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