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遥感和GIS的桂西南地区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评价与监测
【6h】

基于遥感和GIS的桂西南地区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评价与监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进展

1.2.1生态环境敏感性概念的提出

1.2.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

1.3岩溶生态环境国内外研究特点

1.4岩溶石漠化与岩溶石漠化敏感性研究进展

1.4.1岩溶石漠化概念的演变发展

1.4.2岩溶石漠化现状评价研究进展

1.4.3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研究进展

1.5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研究的意义

1.6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的技术支持

1.7 MODIS遥感数据在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中的应用优势

1.8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8.1主要内容

1.8.2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概况

2.1.2社会经济概况

2.2数据来源

2.2.1基础地理信息

2.2.2遥感数据

2.2.3专题数据

第三章 栅格单元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析

3.1技术路线

3.2具体评价方法

3.2.1栅格大小的确定

3.2.2评价因子的选定

3.2.3评价因子对石漠化敏感性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3.2.4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5评价模型的构建

3.2.6单项指标栅格图的制作

3.2.7指标栅格图的空间叠加运算

3.2.8面积统计与空间分析

3.3结果与分析

3.3.1面积统计与分析

3.3.2地域分布状态

3.3.3石漠化敏感性与地形起伏度格局特征分析

3.3.4石漠化敏感性与居民点距离格局特征分析

3.3.5石漠化敏感性与道路距离格局特征分析

第四章 行政区单元岩溶石漠化敏感性及其危险程度评价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2.1行政区单元岩溶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4.2.2行政区单元岩溶石漠化危险程度综合评价

4.3结果与分析

4.3.1县行政区单元岩溶石漠化敏感性分析

4.3.2县行政区单元岩溶石漠化危险程度分析

第五章 岩溶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监测

5.1监测内容

5.2监测方法

5.2.1栅格单元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监测

5.2.2县行政区单元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预警监测

5.3结果与分析

5.3.1各级别石漠化敏感性的面积总量变化

5.3.2各级别石漠化敏感性面积变化的分县统计

5.3.3各级别石漠化敏感性之间的转化

5.3.4石漠化敏感性变化程度及其县域分异

5.3.5不同坡度范围中的石漠化敏感性变化情况

5.3.6旱耕地中的石漠化敏感性变化情况

5.3.7不同岩性类型中的石漠化敏感性变化情况

5.3.8至道路不同距离中的石漠化敏感性变化情况

5.3.9县行政区单元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预警监测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石漠化防治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以栅格为评价单元的石漠化敏感性及其分布

6.1.2 以县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的石漠化敏感性及其危险程度

6.1.3 2000-2006年栅格单元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

6.1.4 2000-2006年县行政区单元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

6.2主要特色与创新探索

6.3存在不足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6.4岩溶石漠化防治建议

参考文献

彩色图版(一)

彩色图版(二)

彩色图版(三)

彩色图版(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岩溶石漠化敏感性是指岩溶山区在自然状况下,出现石漠化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大小。评价发生石漠化的敏感程度,监测其动态变化情况,为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桂西南地区16县为研究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从栅格和县行政区两个尺度入手,进行了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动态变化监测、空间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以栅格为单元,选取了岩性、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年均降雨量四项指标对石漠化敏感性进行了评价,把石漠化敏感性划分为极度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5个等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敏感区面积大,大面积处在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状态,极易发生石漠化;(2)都安、大化、马山、凌云、靖西、大新、天等这些县的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面积较大,连片分布较多,发生石漠化可能性及危害较大;(3)石漠化极度敏感区地形起伏大,是极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4)石漠化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至居民点距离500-1500m的地区,以及分布在至道路距离≤1000m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的机率较大。 在栅格单元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县行政区为单元,进行了石漠化敏感性及其危险程度评价,结果表明:(1)都安、大化、马山、大新、天等和靖西这6个县的石漠化敏感性总体水平较高,发生石漠化的整体可能性较大,危险性较高;(2)马山和都安的石漠化危险程度为极度危险,高度危险有天等、平果、靖西和大化,中度危险有大新、龙州、田阳、德保和东兰,轻度危险有田东、那坡、凌云、凤山和巴马。 石漠化敏感性动态变化监测结果表明:(1)2000-2006年植被覆盖条件有所好转,整体呈现石漠化敏感程度向减弱方向发展的良性发展趋势,但局部地区的石漠化敏感性仍有增强。(2)各县行政区内的石漠化敏感性总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石漠化敏感性总体水平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或根本性的变化。(3)石漠化敏感性变化划分为明显减弱、稍微减弱、未变化、稍微增强、明显增强5个程度等级。6a间只有27.65%面积发生了敏感性变化,变化程度不大,以稍微变化为主,明显变化较少。从敏感性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陡坡(坡度在25°-35°之间)地区;主要分布在连续性灰岩和连续性白云岩地区;主要分布在距离道路较近的地区,特别是发生在距离道路≤300m地区的面积最大。 本文最后提出了石漠化防治的几点对策和措施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