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
【6h】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符号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变性淀粉

1.1.1变性淀粉的概述

1.1.2变性淀粉的市场需求

1.2淀粉磷酸酯

1.2.1淀粉磷酸酯的概述

1.2.2淀粉磷酸酯的制备

1.2.3淀粉磷酸酯的结构

1.2.4淀粉磷酸酯的性质

1.2.4淀粉磷酸酯的用途

1.3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主要研究内容

1.3.2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木薯淀粉磷酸酯的制备研究

2.1反应机理

2.1.1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的反应机理

2.1.2正磷酸盐为酯化剂的反应机理

2.2淀粉酯化反应的特性

2.3淀粉磷酸酯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测定

2.3.1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

2.3.2样品磷含量测定

2.3.3取代度及反应效率计算

2.3.4吸收波长的选择

2.4木薯淀粉磷酸酯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2.4.1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2.4.2实验方法

2.4.3单因素实验结果讨论

2.4.4小结

第三章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

3.1红外光谱实验

3.1.1基本原理

3.1.2仪器与测定方法

3.1.3结果分析与讨论

3.2扫描电镜实验

3.2.1基本原理

3.2.2仪器与测试方法

3.2.3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X-射线衍射实验

3.3.1基本原理

3.3.2仪器与测试方法

3.3.3结果分析与讨论

3.4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3.4.1基本原理

3.4.2仪器与测试方法

3.4.3结果分析与讨论

3.5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分析

3.5.1基本原理

3.5.2仪器与测试方法

3.5.3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研究

4.1木薯淀粉磷酸酯糊化性质

4.1.1测定方法

4.1.2结果分析与讨论

4.2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流变特性

4.2.1测定原理

4.2.2测定方法

4.2.3结果分析与讨论

4.3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透明度

4.3.1测定方法

4.3.2结果分析与讨论

4.4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凝沉性

4.4.1测定方法

4.4.2结果分析与讨论

4.5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冻融稳定性

4.5.1测定方法

4.5.2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干法生产淀粉磷酸酯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5.1干法生产淀粉磷酸酯的工艺流程

5.1.1干法工艺流程

5.1.2工艺流程说明

5.2主要生产设备

5.3公用工程及辅助设备

5.4生产定员

5.4.1工作制度

5.4.2定员分配

5.5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5.6生产成本

5.6.1可变成本

5.6.2固定成本

5.6.3销售成本

5.7经济效益分析

5.8企业风险分析

5.8.1以总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5.8.2以销售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5.9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5.9.1环境保护

5.9.2劳动安全

5.10项目实施计划

5.11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磷溶液扫描曲线

附录2:磷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重现性及准确度

附录3:单因素实验结果

附录4:木薯原淀粉的红外光谱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介绍了对高取代度淀粉磷酸酯的生产工艺、产品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用混和正磷酸盐或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干法制备高取代度木薯淀粉磷酸酯。 然后,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淀粉-碘复合物吸收光谱分析对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进行表征,理化性质研究 表明:淀粉糊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产品糊在高温(95℃)及低温(55℃)下粘度较稳定;DS≤O.084的产品糊透明度高于原淀粉;产品糊的凝沉性减弱,冻融稳定性增强。 最后,对干法生产木薯淀粉磷酸酯的工艺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成本与经济核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