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5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执行功能、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
【6h】

3-5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执行功能、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1.1文献综述

1.1.1 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综述

1.1.2 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综述

1.1.3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1.4 父母教养方式、执行功能、幼儿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研究假设

1.2.3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2.2 研究工具

2.2.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2.2.2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

2.2.3 执行功能的测量

2.3 研究程序

2.3.1预测试

2.3.2正式测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各变量的关系研究

3.1.1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

3.1.2执行功能与幼儿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

3.1.3父母教养方式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

3.2执行功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中介作用

4讨论

4.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4.2执行功能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4.3父母教养方式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4.4执行功能的中介效应检验

5存在的不足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同伴交往是幼儿与同年龄阶段的个体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较为关键时期,同伴交往能力又能够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以及社会适应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还在幼儿良好个性、自我意识、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和执行功能都是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3-5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执行功能、同伴交往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执行功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交往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本研究使用的是岳冬梅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张元编制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90名3-5岁幼儿父母以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执行功能采用昼夜Stroop任务、倒背数字任务和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DCCS)对幼儿进行测查。 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父母教养方式的过分干涉和保护与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对它们还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与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还对它们起到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对幼儿的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还对它们起到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的偏爱被试对幼儿的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还对它们起到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2)执行功能与幼儿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执行功能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 (3)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维度与执行功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能够预测执行功能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