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合村并居”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为例
【6h】

农村“合村并居”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调查法

(四)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研究思路

2.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合村并居’’

2.治理

3.农村社区治理

(二)理论基础

1.多中心治理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西张庄镇农村“合村并居”的实施与社区治理的现状

2.西张庄镇农村“合村并居”的背景和动因

3.西张庄镇农村“合村并居”的实施

(二) 由乡村治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型

1.“合村并居’’前西张庄镇的乡村治理

2.“合村并居”后西张庄镇的社区治理

四、西张庄镇农村“合村并居”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管理体系权责不清

2.居民参与程度不高

3.非政府组织发挥的作用较小

4.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不足

5.社区居民之间社会信任度较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村治模式的惯性和基层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

2.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生活成本加大

3.财政经费保障不足,社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4.乡村社会中原有的软约束治理机制功能渐趋弱化

五、西张庄镇加强农村“合村并居”社区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机制

1.强化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

2.加快服务型基层政府建设

3.明确居民社区治理主体的地位

4.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二)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1.加快园区建设

2.加快搬迁后土地流转

3.加快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

(三)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1.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2.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3.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能力

(四)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

1.重建社区文化共同体

2.打造社区道德共同体

3.重塑社区精神共同体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快城镇化进程,如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方纷纷开展了以农民向镇区或集聚社区集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是,村民集中搬迁到社区居住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生活成本加大、物业服务不到位等,群众归属感不强。同时,城镇化引发了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系列改革,村民转化为居民、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农村社区治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治理的经济基础得到较大触动,社区居民权利意识、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传统的行政主导式的治理模式已不适应现实需求,给农村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治理模式转型迫在眉睫。农村社区治理问题是事关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顺应城镇化建设潮流,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自2009年开始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镇政府统一规划,计划把全镇25个村集中搬迁到镇区居住,将原先分散的村落管理变为集中统一式的社区治理,也即“合村并居”。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系统分析等方法,对西张庄镇农村社区发展的现状、“合村并居”后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并结合其他地区农村社区治理的经验,从多中心治理、新公共服务理论角度分析,得出西张庄镇“合村并居”后农村社区要想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建立“一核多元”治理机制,广泛发动社区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到其中,包括社区党组织、政府、市场、居民、社会组织等,社区多元利益主体互相协作、协同共治,形成互补、互动、合作、制约的关系;同时要发展社区经济,切实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群众入住社区后的获得感、幸福感。文章以“治理”为线,提出了符合西张庄镇实际的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为其他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