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野生黑颈长尾雉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6h】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野生黑颈长尾雉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抗生素的主要类型与作用机制

1.1.1 青霉素类

1.1.2 氨基糖苷类

1.1.3 大环内酯类

1.1.4 喹诺酮类

1.2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1.3 细菌耐药机制

1.3.1 产生灭活酶

1.3.2 主动外排系统

1.3.3 改变靶位点

1.3.4 降低细胞膜通透性

1.4 细菌耐药性的获得

1.4.1 固有耐药

1.4.2 获得性耐药

1.5 细菌耐药现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实验流程

第2章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溶液

2.1.4 培养基

2.1.5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显色培养法分离大肠杆菌

2.2.2 大肠杆菌的分子水平鉴定

2.2.3 重叠大肠杆菌的剔除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2.3.2 重叠菌株的剔除

2.4 讨论

第3章 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检测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

3.2.2 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大肠杆菌耐药性

3.3.2 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情况

3.4 讨论

第4章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溶液

4.1.4 主要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的筛选

4.2.2 强力霉素耐药基因类型的检测

4.2.3 强力霉素耐药基因位置的初步确定

4.2.4 细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4.2.5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和Cu2+对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接合菌株筛选结果

4.3.2 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3.3 细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4.3.4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和Cu2+对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4.4 讨论

第5章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在模拟自然条件中对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1.1 菌株

5.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5.1.3 主要溶液

5.1.4 主要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环境中抗生素和Cu2+浓度测定

5.2.2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和Cu2+在模拟自然条件中对耐药基I封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环境中抗生素和Cu2+浓度的测定结果

5.3.2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和Cu2+在模拟自然条件中对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

5.4 讨论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获得耐药性的速度逐渐加快,甚至出现了能够耐受大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因此人们更多地关心抗生素的杀菌效率,但对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传播效率的影响少有关注。
  本文通过对野生黑颈长尾雉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携带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及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耐药基因传播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了解野生状态下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并对该野生雉类的人工驯养回放保护性措施可能引起的耐药性传播风险及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效率的影响的评价提供资料。
  采集广西百色市田林县野生黑颈长尾雉自然分布区野生黑颈长尾雉新鲜粪便,并利用显色培养基分离筛选大肠杆菌;以苹果酸脱氨酶基因(mdh)特异性引物对所分离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16S rRNA进行扩增验证;对所分离的大肠杆菌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进行PCR(ERIC-PCR)分析剔除重叠菌株;利用Kirby-Bauer法(K-B纸片法)对所获得的不同ERIC指纹型大肠杆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所获得的ERIC指纹型大肠杆菌菌株所携带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以原位杂交方法确定其中一株大肠杆菌的四环素耐药基因类型及存在位置;通过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大肠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的方式检测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耐药基因传播效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1)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从5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到100株大肠杆菌,mdh基因检测并经16S rRNA验证,排除其中2株非大肠杆菌。可见该显色培养基筛选大肠杆菌的准确率可达98%。
  (2)对98株大肠杆菌进行ERIC-PCR检测,共获得17个ERIC指纹型。当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时,可被分为4个类群。表明本研究中采集的野生黑颈长尾雉粪便内大肠杆菌种群结构较复杂。
  (3)药敏实验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所分离大肠杆菌抑制效果较差,其中青霉素G对所分离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头孢曲松耐药株占11.76%,所有菌株对四环素均不敏感;相反,喹诺酮类、脂肽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抑菌率分别高达88.24%和76.47%,多粘菌素B的抑菌也达到82.35%。
  (4)17个ERIC指纹型大肠杆菌中耐受4种抗生素的菌株占35.30%(6/17),耐受3种的占29.40%(5/17),耐受2种及以下的仅占35.30%(6/17)。所有菌株均对至少一种抗生素具有抗性。若不考虑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G天然耐受这一因素,则在所有耐药菌株中,未出现可以同时耐受3类及以上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5)17个ERIC指纹型大肠杆菌中均检测到F质粒遗传标记traA与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并检出5种大小不同的Ⅰ类整合子可变区但不含耐药基因盒的片段;未检出traF、intⅡ、intⅢ及Int-Tn遗传标记。表明菌株携带的可移动遗传元件种类虽然较单一,但仍然具有传播与获得耐药基因的风险。
  (6)15号大肠杆菌E15所含强力霉素耐药基因为tetB。该基因存在于质粒上但其并非F质粒,共培养时此基因可转移至产酸克雷伯氏菌突变株TR-M30-1。在培养基中共培养时,传播效率与硫酸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亚抑菌浓度呈正相关(P<0.05),与磺胺二甲基嘧啶、强力霉素及铜离子浓度无显著性相关;在模拟自然条件中,传播效率与上述药品浓度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