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Ne原子核的α+16O结团结构相互作用势、状态波函数和p-20Ne散射
【6h】

20Ne原子核的α+16O结团结构相互作用势、状态波函数和p-20Ne散射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2.1 独立α粒子结团结构及20Ne的α+16O结构模型

2.1.1 独立α粒子结团结构

2.1.2 20Ne的α+16O结构模型

2.1.3 薛定谔方程

2.2 原子核形状因子

2.2.1 电子散射

2.2.2 20Ne的基态形状因子

2.2.3 20Ne的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

2.3 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

2.3.1 弹性散射振幅

2.3.2 弹性散射徽分截血

2.3.3 非弹性散射振幅

2.3.4 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Woods-Saxon势和核子-核子折叠势

3.1.1 Woods-Saxon势

3.1.2 核子-核子折叠势

3.1.3 Woods-Saxon势和核子-核子折叠势的能谱分析

3.2 Woods-Saxon势和核子-核子折叠势的基态形状因子和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分析

3.2.1 Woods-Saxon势的基态形状因子和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

3.2.2 核子-核子折叠势的基态形状因子和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

3.3 Woods-Saxon势和核子-核子折叠势的弹性微分截面和非弹性微分截面分析

3.3.1 Woods-Saxon势的弹性微分截面和非弹性微分截面

3.3.2 核子-核子折叠势的弹性微分截面和非弹性微分截面

3.4 α折叠势和分子势

3.4.1 α折叠势

3.4.2 考虑条件的分子势

3.4.3 不考虑条件的分子势

3.4.4 α折叠势和分子势的钱谱分析

3.5 α折叠势和分子势的基态形状因子和激发态跃迂形状因子分析

3.5.1 α折叠势的基态形状因子和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

3.5.2 考虑条件的分子势的基态形状因子和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

3.5.3 不考虑条件的分子势的基态形状因子和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

3.6 α折叠势和分子势的弹性微分截面和非弹性微分截面分析

3.6.1 α折叠势的弹性微分截面和非弹性微分截面

3.6.2 考虑条件分子势的弹性微分截面和非弹性微分截面

3.6.3 不考虑条件分子势的弹性微分截面和非弹性微分截面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20Ne原子核的α+16 O结团结构观点,利用电子散射实验测量的20Ne原子核的基态形状因子、2+和4+跃迁形状因子,以及质子与20Ne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实验,对几种不同的α+16 O相互作用势,及得到的20Ne的0+、2+和4+态的波函数、及相应的基态形状因子和2+和4+激发态跃迁形状因子进行研究。
  B.Buck等人分别采用W-S势和N-N折叠势求解得到了20Ne原子核的α+16O结团结构的能谱及相应的α+16 O相对运动波函数。得到的能谱能很好的符合实验结果,但其相应的α+16 O相对运动波函数仍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首先对B.Buck等人得到的α+16 O相对运动波函数,通过电子散射及质子与20Ne的弹性和非弹性对其进行检验研究。采用W-S势和N-N折叠势,通过求解Schr(o)dinger方程得到了20Ne的0+、2+和4+态的波函数和能谱,利用得到的0+、2+和4+态的波函数,计算出基态形状因子、2+和4+跃迁形状因子。与电子散射实验测量的20Ne原子核的基态形状因子、2+和4+跃迁形状因子比较发现:基态形状因子跟实验值符合的比较好,但是2+和4+跃迁形状因子跟实验值比较出现较大的偏差。进一步的将得到的0+、2+和4+态的波函数应用于在Glauber散射理论的框架下,计算Tp=800MeV的p-20 Ne弹性和非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比较:弹性的计算结果跟实验值符合的很好,而非弹性的计算结果跟实验值就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上述检验表明,B.Buck等人分别采用W-S势和N-N折叠势计算出的波函数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研究。本文进一步尝试几种不同的α+16 O相互作用势,即:α折叠势和分子势,通过Schr(o)dinger方程求解出能谱和相应的0+、2+和4+态的波函数,并通过计算电子散射的形状因子和激发态形状因子,及质子与20Ne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进行检验研究,期望获取20Ne原子核α+16 O结团结构更合理的描述及相互作用势的特性信息。得到的计算结果:只有基态的形状因子跟实验值符合的比较好,其他激发态的形状因子出现了一些偏差;p-20 Ne弹性的计算结果跟实验值符合的很好,而非弹性的计算结果跟实验值就出现了一些偏差。
  综述本文的研究结果,通过几种不同的α+16O相互作用势,计算出的20Ne的0+、2+和4+态的波函数,利用其得到的基态形状因子及p-20 Ne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的计算结果都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但跃迁形状因子及p-20 Ne非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的计算结果都与实验有较大的偏差,更为合理的α+16O相互作用势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