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6h】

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主要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和冻存

2.2 动物模型制作

2.3 模型评估

2.4 取材和RT-PCR检测AI-CDA的表达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体重

3.2 行为学变化

3.3 MWT值

3.4 影像学检查

3.5 病理切片结果

3.6 AI-CDA mRNA表达

4 讨论

4.1 建立骨癌痛动物模型和骨癌痛-吗啡耐受动物模型

4.2 吗啡耐受机制的相关研究

4.3 AI-CDA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中的作用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骨癌痛-吗啡耐受机制研究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测定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CDA)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探讨AI-CDA参与骨癌痛-吗啡耐受的可能机制。
  方法:
  30只wister实验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组10只(n=10):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和骨癌痛-吗啡耐受组(Ⅲ组)。给Ⅱ组和Ⅲ组大鼠接种鼻咽癌HONE1细胞,同时在Ⅰ组大鼠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无菌无污染的生理盐水,制备骨癌痛模型,每天测定各组大鼠的MWT值。接种术后第14天行辅助检查帮助诊断骨癌。接种术后第15天~第21天给Ⅲ组行吗啡治疗,Ⅰ组和Ⅱ组给予等容积无菌无污染的生理盐水。术后第21天观察胫骨的病理切片,并提取L4~L6脊髓组织的RNA,用RT-PCR法测定脊髓组织中AI-CDA mRNA的表达。
  结果:
  (1) MWT值改变:与Ⅱ组比较,给予吗啡镇痛治疗后第1天~第3天Ⅲ组大鼠MWT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大鼠在给予镇痛药吗啡注射后第4天~第6天与第1天~第3天相比前者MW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影像学检查: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术侧胫骨X光片均显示骨组织被破坏;
  (3)病理切片检查: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有癌细胞出现在Ⅱ组和Ⅲ组骨髓腔内;
  (4) AI-CDAmRNA的表达:与Ⅱ组比较,Ⅲ组L4~L6脊髓组织中的AI-CDA mRNA表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I-CDA在骨癌痛-吗啡耐受的大鼠脊髓中表达增加,AI-CDA可能参与大鼠骨癌痛-吗啡耐受机制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