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复发作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表达变化
【6h】

反复发作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表达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个人简历

目录

第一部分 迷路瘘管所致的反复发作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建立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反复发作性眩晕豚鼠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变化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眩晕的临床诊治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反复发作性眩晕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目的:建立豚鼠迷路瘘管导致的反复发作的眩晕模型,用于后续探讨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前庭代偿机制
  方法:选取成年实验用豚鼠3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侧迷路破坏组,B组为迷路瘘管+术耳鼓气耳镜鼓气组,C组为单纯迷路瘘管组。三组分别进行手术,动物苏醒出现单侧前庭功能紊乱症状后(以此记为为术后零时),A、C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用鼓气耳镜适当的增加患耳外耳道内的压力,每天1次。分别于术后0h、24h、48h、1w、2w、3w等不同时间段记录三组动物的失衡症状即自发性眼震频率、头偏斜及失衡行为评分。
  结果:借助对豚鼠自发性眼震、头偏斜及失衡行为评分的实时观察,可知同一时间段(除0h外)各失衡症状B组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同组内自发性眼震、头偏斜和失衡行为评分在各个时间段之间均有差异,各时间段失衡症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直至消失,B组减轻程度不及其他两组。至术后48h,三组均已无自发性眼震,B组用鼓气耳镜给术耳外耳道适当鼓气仍可出现(5~6次/15秒)的眼震,其他两组无。至术后2w,A、C两组各失衡症状均已不存在,B组仍存在头偏斜等失衡症状,用鼓气耳镜给术耳外耳道适当鼓气仍可出现(5~6次/15秒)的眼震。这种现象直到术后3w还存在。
  结论:⑴制造迷路瘘管并且用鼓气耳镜适当增加术耳外耳道压力方法可建立的眩晕动物模型;⑵本实验建立的眩晕动物模型通过诱发眩晕可反复发作。
  第二部分:
  目的:制造豚鼠迷路瘘管导致的反复发作的眩晕模型,观察不同时程豚鼠前庭内侧核(MVN)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表达变化。
  方法:选择成年实验用豚鼠88只,并随机分配为A组(假手术组,8只)、B组(单侧迷路损毁组,40只)、C组(迷路瘘管+耳镜鼓气组,40只)。A组作为对照组,B、C组手术后,依据豚鼠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天、3天、1周、2周、3周)随机选取8只。所有豚鼠灌流后取脑干,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前庭内侧核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的表达变化,并与假手术组比较。
  结果:B、C组术后均可导致双侧MVN区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表达减少,术后1天表达最少,术后3天至术后7天表达处于上升趋势,术后7天时B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达无差异,而C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术后2周,C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达无差异。B、C组术后各时期(术后2周前)相比,C组的表达弱于B组。各组对侧的变化趋势和术侧相同。
  结论:⑴豚鼠MVN存在毒蕈碱受体M2、M3亚型,且M3受体的表达可能不及M2受体的丰富。它们可能在前庭代偿的早期促进了前庭代偿的正常进行。⑵前庭代偿除可能涉及到胆碱能系统的参与外,可能还涉及到其他神经递质或化学物质的参与。⑶进一步证明迷路瘘管导致的反复发作性眩晕模型的造模是成功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