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僵菌YS03菌株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应用研究
【6h】

白僵菌YS03菌株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稻水象甲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稻水象甲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产孢培养基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最佳时期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施用方法的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1 主要结果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3 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展开▼

摘要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之一,2010年在贵州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对当地的水稻造成严重的危害。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YS03球孢白僵菌对稻水象甲有很好的致病力,本文主要探索了YS03球孢白僵菌产孢培养基的配方筛选;又进一步研究了稻水象甲的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探索了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时期;最后又研究了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等,为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广泛应用作出示范指导。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
  1.贵州稻水象甲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
  采用田间笼罩接虫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密度的稻水象甲成虫与水稻被害叶率、幼虫密度、水稻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损失等的关系。稻水象甲成虫密度与水稻被害叶率和幼虫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稻水象甲的危害明显减少水稻分蘖数和穗数,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建立了产量损失率与被害叶率、成虫密度、幼虫密度的回归方程,计算获得了插秧后的第5 d、第10 d、第15 d、第20 d的叶片被害率的防治指标为59.65%、52.97%、50.96%、48.52%,成虫的防治指标为20头/m2(1头/丛),幼虫的防治指标为130头/m2(6.5头/丛)。该结果对贵州省稻水象甲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优效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产孢培养基优化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进行产孢培养基的配方改良。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产孢量影响较大的3种原料为花生、麦麸和玉米粉,进而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最终得出使产孢量最大的配方为花生:麦麸:玉米粉=2.6:3.5:3.9。经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且新配方的产孢量是PDA培养基产孢量的1.92倍。且优化后的培养基要优于任何单一培养基的产孢量,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能增加产孢量,其配方能较好的满足规模化培养白僵菌的需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 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最佳时期研究
  插秧后3 d、7 d、10 d、15 d、20 d分别从田间采集稻水象甲回室内施用YS03球孢白僵菌,观察室内不同施药时期的稻水象甲成虫数、取食斑个数及产卵量。室内的结果显示,不同时期施用YS03球孢白僵菌对稻水象甲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即插秧后各时期施药均可。
  田间分别在插小秧后3d、7d、10d、15d、20d调查田间成虫数量,并同时取样检查秧苗上的卵量。田间调查显示,稻水象甲在插秧后3d陆续迁入秧田,并开始产卵。插秧后7d施药,稻水象甲成虫数与产卵量均差异显著。综合室内和田间的试验结果,应在插秧后3 d-7 d施用YS03球孢白僵菌。
  4. 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施用方法的研究
  设置农药、喷菌粉、喷菌雾、对照等四个处理,三个重复进行试验。依据不同处理对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及取食斑的防治效果,综合分析得出,喷雾和喷粉均能有效的防治稻水象甲。
  喷粉和喷雾两种施药方式对稻水象甲各指标防治差异均不显著。两种施药方式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达65%以上;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效达80%以上;对取食斑的防效达20%以上。喷粉防治,稻水象甲的幼虫危害可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喷雾防治,稻水象甲的成虫、幼虫危害均可控制在经济阈值内。白僵菌两种施用方法均可以用于稻水象甲的防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