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典型小流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3S”优化决策与工程治理推广适宜性评价
【6h】

典型小流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3S”优化决策与工程治理推广适宜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技术路线

2.3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2.4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研究区选取的依据和原则

3.2毕节撒拉溪示范区

3.3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

3.4贵州省概况

第四章 多源遥感支持下石漠化信息提取与变化研究

4.1多源遥感支持下石漠化信息提取

4.2石漠化时空变化分析

4.5小结

第五章 石漠化治理工程优化决策构建

5.1石漠化治理工程简介

5.2石漠化治理工程空间优化决策方法

5.3石漠化治理工程规则构建

5.4示范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空间优化

5.5小结

第六章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推广适宜性评价

6.1评价原则与指标

6.2指标赋值与算法

6.3贵州省推广适宜性评价

6.4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研究结论

7.2创新之处

7.3展望

附表A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区,是世界上喀斯特面积最大且最集中连片的区域。贵州省石漠化面积更是位于全国各省区之首,石漠化程度也最为严重。石漠化治理一直是整个西南喀斯特山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九五”以来,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作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就已经相继展开,通过对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经验总结,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南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国务院于2008年批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提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五大工程措施,即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农田建设与水利水保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喀斯特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生态移民工程。本研究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选取贵州省喀斯特高原山地和喀斯特高原峡谷这两种典型的地貌区建立示范。其中,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属于喀斯特高原山地轻—中度石漠化环境的典型代表,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是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环境的典型代表,通过“3S”技术对示范区石漠化治理工程进行优化决策,最后实现石漠化治理工程在整个贵州省的推广应用。
  (1)尝试利用雷达影像对喀斯特石漠化信息进行提取,探讨根据雷达影像的后向散射系数以及喀斯特石漠化区地表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再结合光学影像以及各等级石漠化分类标准对石漠化信息进行修正,使得石漠化信息的提取更准确有效。
  (2)示范区石漠化的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强度石漠化面积一直在减少。石漠化的演变具有动态性和敏感性,存在良性和恶性演变两种方式,由于石漠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石漠化治理可以使得石漠化地区土地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示范区内的一些石漠化治理成功经验就可以推广应用到贵州省甚至整个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区,但在推广应用时,由于不同石漠化区域具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在石漠化治理工程布设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
  (3)为了发挥撒拉溪示范区和花江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探讨不同石漠化治理工程在贵州省的适宜程度,结合空间相关性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理论,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参考贵州省喀斯特的自然背景、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特征,综合选择石漠化治理工程推广应用的评价指标,并对各石漠化治理工程进行推广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石漠化治理工程在贵州省的推广应用都以基本适宜和较适宜为主。其中生态修复工程最适宜推广区面积为9935.68km2,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5.64%,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西部和南部;基本农田建设与水利水保工程最适宜推广区面积为25739.97km2,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14.61%,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以及黔中地区;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最适宜推广区面积为19696.65km2,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11.18%,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和西部;喀斯特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最适宜推广区面积为9256.99km2,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5.25%,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生态移民工程最适宜推广区面积为13337.97km2,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7.57%,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东北部和南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