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与儒学价值本体论研究
【6h】

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与儒学价值本体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与康德哲学之比较

1.1 概念缘起——康德“智性直观”概念释义

1.2“物自身”与“智的直觉”

1.2.1 康德对现象与“物自身”的超越区分

1.2.2 牟宗三对现象与“物自身”超越区分之充分证成

1.3 自由意志与“智的直觉”

1.3.1 康德对自由意志的界定

1.3.2 康德对自由意志实在性的证明

1.3.3 牟宗三对康德自由意志的转换

1.4 三种“我”的概念与“智的直觉”

第2章 “智的直觉”思想的理论内容

2.1“智的直觉”思想的含义——牟宗三的“四点界定”

2.2 从儒学角度对“智的直觉”思想进行的论证

2.2.1 从概念角度的论证——以张载的“心知廓之”为例

2.2.2 从理论角度的论证——理论上必肯定

2.2.3 从实际呈现角度的论证——实际上必呈现

第3章 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对儒学价值本体论的发展

3.1 价值本体论释义

3.2 牟宗三对传统儒学价值本体论的评述

3.2.1 先秦儒学的价值本体论综述

3.2.2 宋明儒学的价值本体论综述

3.3“智的直觉”思想对儒学价值本体论的发展

3.3.1“真我”与价值本体论的建构

3.3.2“智的直觉”与牟宗三道德形上学体系的完成

第4章 对“智的直觉”思想的评价

4.1“智的直觉”是牟宗三道德形上学体系建构之基石

4.2“智的直觉”思想是中西哲学会通之关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牟宗三先生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素有“可超过但不可绕过”之称。
  “智的直觉”思想是牟宗三道德形上学体系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康德哲学的比较和转换。牟宗三在赋予“物自身”概念以价值意味的同时,又用儒家的心体与性体概念来替换康德的自由意志,并通过“智的直觉”加以呈现。从“智的直觉”出发,牟宗三先生区分了三种“我”的概念,将“真我”确立为价值本体。他还从儒学角度系统地论证了“智的直觉”的存在,并对传统儒学价值本体论进行了梳理和阐发。
  “本心仁体”以“智的直觉”的呈现而开出道德界,由此证成了“无执的存有论”,并通过良知的自我坎陷开出知性,证成“执的存有论”,两层存有论的开出,标志着牟宗三道德形上学体系建构的最终完成,同时也是对儒学价值本体论的一大发展。
  本文共分为4章。第1章将“智的直觉”思想与康德哲学进行了比较,主要从“智的直觉”思想与康德“智性直观”概念、物自身、自由意志和三种“我”的概念这四个方面的比较出发,阐述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吸收和转换。
  第2章介绍“智的直觉”思想的理论内容,包括“智的直觉”思想的含义以及牟宗三先生从概念、理论和实际呈现角度的论证等内容,重点讨论牟宗三先生如何从儒学角度证成“人可有智的直觉”这一命题。
  第3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阐述了价值本体论的概念,传统儒学价值本体论的研究,以及“智的直觉”思想对儒学价值本体论的继承与发展,突出“智的直觉”思想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第4章作为全文的总结,对“智的直觉”思想进行了评价和定位。将“智的直觉”思想置于中西哲学会通和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时代大背景下讨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力求对牟宗三先生关于“智的直觉”与儒学价值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清晰的梳理,并结合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以及相关学者著作的参考,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