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夫所至即其本体——黄宗羲本体工夫论的解读
【6h】

工夫所至即其本体——黄宗羲本体工夫论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第1章本体工夫理论的理论渊源及背景

1.1理论渊源

1.1.1本体工夫理论的范畴渊源

1.1.2儒家学说的影响

1.1.3佛家学说的影响

1.1.4道家学说的影响

1.2本体工夫理论的背景

第2章黄宗羲之前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2.1萌芽时期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2.1.1邵雍和周敦颐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2.1.2张载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2.1.3二程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2.2王阳明、刘宗周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2.2.1王阳明的本体工夫思想

2.2.2刘宗周的本体工夫思想

第3章黄宗羲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3.1黄宗羲的本体论思想

3.1.1对于理气、心性、太极、阴阳的阐述

3.1.2“盈天地皆心”的本体论

3.1.3本体之心的属性和定位

3.2黄宗羲的本体工夫论思想

3.2.1“格物致知”的理论

3.3.2本体与工夫相统一

3.2.3本体离不开工夫

3.2.4工夫离不开本体

第4章黄宗羲本体工夫论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黄宗羲可谓是理论传承于王阳明,而又借鉴了阳明后学王畿、王艮的思想,并以其师刘宗周为中介,从而提出自己的本体工夫论的。他认为本体与工夫是内在统一的。本体的认知和把握离不开工夫,在后天的工夫展开过程中,先天的本体才能获得现实性的品格,本体即形成并体现于工夫过程,离开工夫别无本体;工夫也离不开本体。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