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宗教升温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研究
【6h】

宗教升温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概述

2.1 宗教的内涵、产生根源及本质

2.2 宗教社会功能的二重性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三章 当前宗教升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当前宗教升温的总体状况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3.2 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特征

3.3 高校中宗教升温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宗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双重影响

4.1 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2 宗教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4.3 宗教升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5.1 正确对待宗教信仰,树立科学的宗教观

5.2 积极利用宗教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为我所用

5.3 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5.4 积极营造校园人文气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分析了宗教升温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其社会功能呈现出二重性的特点,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从本质上说它是对社会存在的虚幻反映,属于神学唯心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的内涵,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思想文化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出现了宗教升温的状况,对当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宗教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虽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但又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属于神学唯心主义世界观,后者属于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前者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寄托在超自然、超人类的神秘力量上,后者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诉诸于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前者是一种虚幻的盲目信仰,后者是一种现实的科学信仰;前者的主导作用是消极保守的,而后者才是真正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体系。宗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宗教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中有合理因素可以借鉴;另一方面,宗教又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因此,高校应该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加强宗教研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宗教观;要积极利用宗教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为我所用;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努力营造校园人文气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举措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