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和山东省冬小麦专用肥区域配方调整研究与推广
【6h】

河北和山东省冬小麦专用肥区域配方调整研究与推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华北平原冬小麦施肥现状

1.2.2 作物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1.2.3 作物配方施肥的产量效应、农学效应和肥料利用效率

1.3 研究切入点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土壤条件与作物类型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布点与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

2.4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专用肥配方调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3.1.1 河北省氮磷钾配方调整下冬小麦产量

3.1.2 山东省氮磷钾配方调整下冬小麦产量

3.1.3 山东不同地区配方肥施用量调整下冬小麦产量

3.2 专用肥配方调整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1 河北省配方调整下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2.2 山东省配方调整下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2.3 山东省施用量调整下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3 冬小麦专用肥配方调整对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

3.3.1 河北不同地区氮磷钾配方调整下肥料农学效率分析

3.3.2 山东不同地区氮磷钾配方调整下肥料农学效率分析

3.3.3 山东不同地区配方肥施用量调整下肥料农学效率分析

3.4 冬小麦专用肥配方调整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3.4.1 河北不同地区氮磷钾配方调整下肥料偏生产力分析

3.4.2 山东不同地区氮磷钾配方调整下肥料偏生产力分析

3.4.3 山东不同地区配方肥施用量调整下肥料偏生产力分析

3.5 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经济效益分析

3.5.1 河北不同地区氮磷钾配方调整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3.5.2 山东不同地区氮磷钾配方调整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3.5.3 山东不同地区配方肥施用量调整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3.6 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经济效益分析

3.6.1 农业大数据的收集

3.6.2 田间试验开展

3.6.3 服务型为主的推广模式

3.6.4 推广村模式产品推广介绍

3.6.5 效果评估

4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4.1 主要结论

4.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河北省和山东省作为冬小麦的主产区,冬小麦的持续高产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秸秆还田比例增加以及作物品种改变等,区域内冬小麦专用肥的配方优化成为关注热点。从肥料生产企业角度,在冬小麦大配方的背景下进行区域化、针对性调整势在必行。针对上述问题,选择河北省和山东省的典型区域,分别在河北省沧州市、辛集市、永年县、新乐市、无极县(n=7),对高、中、低肥力田块分别进行田间试验与示范;并在山东省的泰安市、肥城县、济宁市、禹城县(n=6)等进行多点田间施肥试验与示范,通过对现有撒可富小麦专用肥进行氮磷钾配方调整,筛选冬小麦高产配方,结合企业生产工艺,优化企业现有配方,并将优化配方的冬小麦专用肥在不同类型区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河北省和山东省,冬小麦施用基肥与不施基肥处理相比,冬小麦增产幅度在8.5%~122.8%(550.5~3775.0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基肥主要表现为能显著增加小麦的亩穗数和穗粒数;在山东省进行小麦18-18-6配方肥不同施肥量试验,分别基施450、600、750kg/hm2实物量,济宁和泰安的冬小麦产量分别6651.7、6965.1、7510.4和5973.7、6428.0、6941.9 kg/hm2,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施肥量增加按渐减率增加,且各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磷钾的偏生产力也在下降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以基施525kg/hm2(实物量)冬小麦配方肥为基础,对配方18-18-6进行氮磷钾调节,在河北省永年县配方调整为23-18-6和18-18-9,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7.2%和12.0%(491.7和825.0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河北辛集,对18-18-6配方进行氮磷钾调节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配方调整为23-18-6时经济效益最高。同样以基施525kg/hm2(实物量)冬小麦配方肥为基础,对配方20-16-6进行磷钾调节,结果表明:在新乐和无极的低产田上,配方调整为20-20-6时产量分别增加14.8%和7.5%(1070.0和510.0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无极的中、高产田上,配方调整为20-16-9时,产量分别增加13.1%和8.5%(885.0和620.0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3)以基施525kg/hm2(实物量)冬小麦配方肥为基础,对配方18-18-6进行氮磷钾调节,在山东省济宁任城区配方调整为18-18-9时,产量增加了5.6%(450.0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山东禹城配方调整为18-23-6和18-18-9时,产量分别增加了21.4%和5.2%(1470.0和360.0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山东泰安肥城县,对18-18-6配方进行氮磷钾调节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配方调整为18-23-6时经济效益最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对配方中氮磷钾的提高其对应的氮磷钾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也随之下降,但增加其它未进行调节氮磷钾养分的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
  (4)根据不同区域配方调整试验结果,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推出18-18-9、18-23-6、23-18-6和19-26-10四个优化后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并在不同区域进行示范验证,通过设立的179块示范田结果表明,平均增产6.7%(485.4kg/hm2),平均增加经济效益816.3元/hm2。
  (5)利用中阿公司的肥料推广网络,采用以推广村为主的推广模式,充分发挥示范的带动作用,通过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示范回访、产品发布会和现场促销等形式进行冬小麦新配方的推广,两年累计推广冬小麦配方肥18.6万吨,推广总面积达到31万hm2,增加经济效益2.53亿元。

著录项

  • 作者

    朱彦锋;

  •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建玲,沈兵;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10.62;
  •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技术; 配方调整; 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