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范成大晚年心态研究
【6h】

范成大晚年心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归居选择的必然性

第一节 圣主有为、中兴气象

第二节 范成大的个人际遇

一、宦游四海、功成身退

二、世态炎凉、经风涉雨

三、年老力衰、心灰久病

第三节 范成大个人性情

一、虚空无为、助其回归

二、留恋适意生活、钟情回归

第二章 娱情自适的安逸心态

第一节 自然适意的人生哲学

第二节 安闲适意的生活观

一、诗、酒、花相伴的安闲晚年

二、生活兴趣广泛浓烈、用心安享生命乐趣

三、安享晚年、悉心调理病体

第三节 立足现世幸福的情感观

一、共享人伦之乐

二、珍视友朋之乐

三、安睦乡邻之乐

第三章 力不从心的忧民济世心态

第一节 儒者之心的渊源略论

一、年少时期儒家功业情怀

二、仕宦时期的儒者之心

第二节 退隐石湖后的忧国济世

一、石湖别墅选址的用心

二、忧心国家社稷、交游贤臣名士

第三节 退隐石湖后的挂怀民生

一、忧心农民农事之艰

二、挂怀市井小民之苦

三、有心优民、无力济世的自责心态

第四章 无为心态与事功心态的矛盾——超越悲观孤独之后的平静安详

第一节 悲观孤独心理探微

一、社会政治日渐黑暗无望

二、人生遭际多舛、行将就木更添无望

第二节 悲观、孤独,b态的直接表现方式

一、门可罗雀、知音寥落

二、久病心灰、老境凄凉

第三节 消解孤独、超越悲观的努力

一、参禅悟道、追求无为

二、寄情山水、解忧忘尘

三、自我消化、找回内心平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是以南宋著名文学家范成大为个案进行的典型文人心态的专门研究。典型文人心态研究价值宏观上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时代政治风貌、文学思潮;微观考虑,文人心态也是单个作家文人研究的组成部分,且是更高层次的单个作家研究,它能帮助我们更系统更全面剖析诗人的内心世界、精神追求,从而更精确地把握他对现实人生的处理和诗文创作风格的形成。范成大不仅是中兴杰出诗人,也是身居高位的能臣,以双重显赫身份处在南宋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让笔者的研究颇具意义。笔者选取了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后的生活和心态为研究范围,通过其诗歌解读出这段近十年闲居生活中诗人儒道并存的复杂思想和一系列杂糅的心态,以期更准确地剖析出诗人晚年这段生活于家国、于个人的重要价值。
  本文总共分为四章,划分依据主要以诗人晚年所历这十年纵向切分。
  第一章为将归未归之际时诗人热切的盼归心态,具体分为三节,第一节从历史还原的角度考察了范成大归居之时社会政治气候,孝宗有为、贤臣辅助;第二、三节分别从范成大一生的际遇和个人性情两个角度归纳了盼归心态热切的缘由。范成大归退之前宦游四海、官至宰相,深得皇帝、百姓的器重和爱戴,此番谢事从其个人内心出发是有功成身退的骄傲之感,同时宦海浮沉、起起落落,此时范成大年老力衰、久病缠身加之个人性情崇尚清净无为、眷恋故土苏州,遂于建康任上一再请辞。
  第二章为娱情自适的安逸心态,主要就诗人刚刚回归故乡的前两三年时间提炼出的心态。为国劳碌半生,归居后的范成大终于可以成为自己时间的主宰,他过上了自己一心向往的高雅、清净的士大夫生活,同时把握时间立足现世享受为官之时难得享受到的珍贵人伦之乐、真挚友朋之乐和纯朴的乡邻之乐。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范成大归居十年中最轻松的两、三年。
  第三章为力不从心的忧民济世心态。儒道思想贯穿范成大一生,但事实上,儒家经国济世的思想和抱负在范心中占据了主流,这着重体现在范成大归居之后仅仅安心过了两年自在日子,随着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后,兼济苍生的儒者之心又占据了他晚年生活的主流。关怀农民农事、挂劳市井小民、上疏言政,但许多客观因素如年老、久病等限制,范成大有心忧民却再无力济世,因而其诗中透露出深深的自责之感。
  第四章为无为心态与事功心态的矛盾,副标题定义为超越悲观孤独之后的平静安详心态。范成大生命中最后三、四年里,社会政治更加黑暗,朝廷更加腐败,范成大痛心疾首却无力力挽狂澜,这种无望的悲观心态一度存在于范成大的诗歌中。但是佛道思想的调试和自我消解愈合的努力让范成大最终超越悲观、消解孤独,平静安详地度过了自己生命的最后日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