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80年代文学人类本体论研究
【6h】

20世纪80年代文学人类本体论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文学人类本体论是20世纪80年代一种影响深远的文论思潮。文学人类本体论探索的核心问题是:文学何以存在。文学人类本体论主张文学是关注人的,文学是关注现实人生的,文艺展示的是人类的生存世界,文学活动是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文学并不许诺什么,但是它表达希望,它向人们展示一种人类永恒的追求,警觉异化的人生,引导人们不断走向自我超越。
  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讨文学人类本体论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性意识的复归,对传统“反映论”、“工具论”的质疑与反思,文学呼唤回归自身,“文学是人学”命题得到恢复与确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萨特“存在主义”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等众多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推动了文学人性意识的深化,在这种氛围中,文学人类本体论应运而生。
  第二章具体阐述文学人类本体论的理论内涵。文学人类本体论直接受益于李泽厚的“主体实践哲学”及其后继者刘再复所提出的“文学主体性”,提出“艺术是人类的生存世界”、审美是人自由的生命表现等。文学人类本体与相关本体论的区别。
  第三章考察文学人类本体论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学界尚存的对文学人类本体论有争议的问题等。
  第四章揭示文学人类本体论的当代意义。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方面人们承受着过重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人的精神生活日益空虚、委顿,心与物严重失衡。文学人类本体论高扬人的感性,关注人的生存,高扬文学艺术的意义,将文艺纳入与人的存在境遇关联中思考,承担着丰盈人的感性生命、引领人走向超越的重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