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6h】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中央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系统部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不断探索、研究、创新、改革。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改进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系统思维、整体部署、全面推进。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为已任,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践行社会主义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类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期问题论述得更全面详尽、浅显易懂。同时,在本文的论述中,“以人为本”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结构和内容上,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历史发展。主要通过对“以人为本”传统涵义与新时代涵义的论述,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意义。并通过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中国近现代的人本思想、中国现代的“以人为本”三个阶段的分析,说明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该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说明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导向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根本任务。首先,明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居于主导地位。其次,阐述了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意义。最后,论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性人才。
  第三部分,“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运用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具有针对性的阐述了以学生为本就要对学生规范管理:及时应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注重大学生全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着重讨论一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具体教育方法与工作途径。
  第四部分,“以人为本”实践路径的探讨。这个部分是本文的难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论述。第一方面,开拓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只有把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个人幸福与人民的幸福、自我价值与为社会所做贡献高度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第二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手段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第三方面,“以人为本”的实践方法要与时俱进。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要勇于创新,积极尝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方法及教育载体。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落后于时代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