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悲剧的无穷魅力——论《夜色温柔》的悲剧特征
【6h】

悲剧的无穷魅力——论《夜色温柔》的悲剧特征

代理获取

摘要

《夜色温柔》是一部深刻揭露美国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经典著作,菲茨杰拉德本人从一介平民跻身上流社会的独特经历让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更加真实生动。在现代各类针对《夜色温柔》的文学评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小说对美国“迷惘的一代”的深刻描写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评论家的眼球。特别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学者更加着重研究人们在“爵士时代”因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而导致的不正常的心理,以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特殊的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及伦理道德等对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然而,对于这部小说本身悲剧特点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菲茨杰拉德之前的作品所表现的是理想难以实现的幻灭与悲哀,而《夜色温柔》在新层次上揭示了更大的幻灭和悲哀:实现了的未必就是理想,因此这是一部叙述失败与沉沦的悲剧小说。然而,导致这场悲剧的根源正是金钱对人性的毁灭作用、上流阶级的势利淡薄和腐朽堕落、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和物欲横流,以及人良知的泯灭。在一个拜金主义盛行的实利社会里,人的真诚、人的善良本性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献身精神,与扭曲、病态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和生活腐化、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悲剧作为一种不同于喜剧的文学形式,能让人深思,给人以启示,这或许就是悲剧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根据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及恩格斯的经典悲剧理论从《夜色温柔》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结局、悲剧情节和悲剧效应方面对小说的悲剧特点进行详尽地分析,充分阐述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悲剧美。 主人公迪克有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性格因素,为追求完美的人格、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坚忍不拔的努力,即使面对困境和失败也绝不低头,在上流社会道德沦亡的环境中以及生活的重压下,不断地自我反省,进行主动抗争;但他的最大悲剧在于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却自以为是的带着自己的愚懦和不足在追求着虚幻的美好人生,逐渐走向沦落、陷入困境。从当时社会十分流行的“美国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迪克的悲惨命运有其必然性。在“爵士时代”拜金主义盛行的实利社会中,上层阶级的物欲横流及其权力、金钱关系与迪克的中产阶级财富观处处发生冲突,而富人之间异化、反常的伦理道德关系也和迪克的传统伦理观念不协调,同时,迪克还处于周围人本能欲望放纵与他自身的科学理性逻辑的矛盾中。在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的冲突矛盾中,迪克不知不觉沉沦堕落了,并产生了内在感受上的分裂与痛苦。正是由于这种悲剧性格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冲突从而导致了这部小说的悲剧结局。最终,迪克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从梦中醒来,夜色这么温柔,但这里没有一丝光明……”,并且理智地结束了这种富贵温柔然而消磨人生的生活,超越了自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而正是这种悲剧行为的超越,给人带来一种升华和净化的悲剧效应,对处于多元文化冲突的当今社会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也正是对本小说悲剧特点进行分析的现实价值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