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二道梁遗址初步研究
【6h】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二道梁遗址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二道梁遗址概况及研究方法

(一) 地质地理概况

(二) 发现与研究现状

1. 发现及发掘过程

2. 地层剖面

(三) 研究方法

1. 传统类型学研究方法

2. 动态类型学和操作链研究模式

3. 观察测量与统计分析

4. 石制品拼合研究

二 二道梁遗址文化遗迹和遗物

(一) 文化遗迹

(二) 动物化石

(三) 骨制品

(四) 石制品定性定量分析说明

(五) 石制品类型与特征

1. 不可拼合石制品

2. 拼合石制品

(六) 小结

1. 二道梁遗址性质及人类活动方式

2. 二道梁遗址石制品的一般性质

3. 二道梁遗址的年代

三 船形石核研究

(一) 研究简史

(二) 船形石核的基本特征

1. 船形石核统计

2. 船形石核的基本特征

3. 船形石核的工艺流程

(三) 船形石核预制品的制备

1. 以厚石片作为预制毛坯的坯材

2. 以具有平坦石片疤痕的断块作为预制毛坯的坯材

(四) 船形石核剥片过程

(五) 船形石核与楔形石核的技术异同

1. 楔形石核的基本特征

2. 船形石核与楔形石核的技术异同

四二道梁遗址雕刻器研究

(一) 雕刻器类型

1. 数量及类型

2. 标本举例

(二) 二道梁遗址雕刻器与中国北方其他遗址同类器物的异同

(三) 二道梁遗址雕刻器与东北亚地区同类器物的异同

(四) 二道梁遗址雕刻器的功能

(五)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图版

展开▼

摘要

上世纪70年代在泥河湾盆地进行的第四纪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各个时期的旧石器文化遗址的不断发现,使得泥河湾盆地得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旧石器考古文化序列,从而享誉中外。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二道梁遗址便是其中之一。二道梁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首次发现的以船形石核为主的技术类型为代表的细石器工业遗存,对于研究泥河湾盆地乃至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工业不同的技术类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二道梁遗址出土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特别是通过对1915件石制品的观察、测量和统计,揭示该考古学文化的文化特征和该细石器工业的技术特点。同时通过对该遗址地层、地貌、文化遗迹和遗物的综合分析,初步确定了该遗址的性质及埋藏类型,建立起遗址占有者的行为模式。 大量船形石核和细石叶及精美的雕刻器、琢背刀的存在,表明二道梁遗址属于典型而发达的细石器工业,其鲜明的特征是只使用船形石核剥片技术,与盆地内同一时期以楔形石核技术类型为主、以油房遗址和以虎头梁、籍箕滩遗址群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大大丰富了泥河湾盆地内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同时,在同一盆地较近的地域内,同时存在两种细石器工业遗存,也是今后需破解的学术问题。 本文还对二道梁遗址的石制品拼合、船形石核制备的工艺流程及雕刻器的加工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科学结论,从而加重了对该考古学文化更深层次的探讨。二道梁遗址不仅仅是泥河湾盆地内十分重要的细石器工业遗存,其在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工业遗存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