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后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6h】

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后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入选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用药方法及停药指征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与整理

2.2 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处理

2.3 相关定义

2.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他汀类药物与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治疗作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脏疾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已成为全球性致死与严重致残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及术后可能出现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同时会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也不能阻止其他部位产生新的狭窄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仍是临床棘手问题,规范的药物使用仍然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基础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近远期效果。他汀类药物近年的研究表明其不仅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等多种效应,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以降低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卒中、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的风险。但是国内外关于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他汀类药物干预的随访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且文献的结果不一,本研究通过观察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是否口服他汀类药物,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指导临床医生规范的药物治疗。
  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择期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221例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访成功172例,随访率77.8%。排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其他手术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者,服药期间出现肌痛、关节痛、横纹肌溶解症及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高限5倍以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超过正常高限3倍以上,肌酐超过221umol/L者需汇报并停药。详细查阅其病例并记录病例资料病案信息及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药物治疗等基本基线资料,并进行以电话和门诊相结合为主要询问方式的随访,在随访期间主要询问患者术后有无出现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主要指再次心肌梗塞、复发性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再次入院治疗和全因性死亡,及术后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结果及药物。患者入我科后随机分配至4个治疗小组,本研究随访成功的172例患者中只有12例在术前因血脂在正常范围内而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余患者术前均进行他汀治疗,因此依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是否口服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n=127)和非他汀组(n=45)。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数据表格,统计各项相关指标,严格按统计学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汇总,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建立统计表格和图表,以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找出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关系并进行汇总。对各项相关数据的统计学结果进行分析并讨论,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依据。
  结果:
  1、他汀组与非他汀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既往心肌梗塞病史、既往脑梗塞、既往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既往PCI病史、既往心力衰竭病史、既往吸烟史、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肌酐值、搭桥支数、三支病变、出院口服药、术前他汀治疗史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2、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他汀组57.8±6.5%,非他汀组57.8±8.0%,P=0.965,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LVEF他汀组64.7±3.6%,非他汀组62.0±3.1%,P=0.000,两组资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VEF均高于术前,且术后LVEF他汀组明显高于非他汀组;
  3、患者年龄≥65岁发生不良事件的结局是年龄<65岁的2.092倍,P=0.101,虽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随年龄增长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趋势;
  4、左主干病变是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伴有左主干病变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非左主干病变的9.948倍(P=0.001);
  5、术后他汀处理是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可以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至非他汀处理的0.100倍(P=0.000);
  6、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法检验,P=0.000,表明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他汀组生存时间长于非他汀组;
  7、术后再次心肌梗塞、复发性心绞痛、卒中、再次入院治疗、全因性死亡及总的MACCE事件发生率均为非他汀组高于他汀组,但只有复发性心绞痛(P=0.019)、全因性死亡(P=0.002)及总的MACCE事件(P=0.007)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他汀类药物可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室功能。
  2、左主干病变是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
  3、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总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延长其生存时间,是避免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