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6h】

个体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个体化饮食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营养评估工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维持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本次研究应用人体成分分析法、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对三者测得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评价人体成分分析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中做起的作用及其可行性,为其随后的饮食干预提供更多的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52.70±14.72岁,透析时间5-193月,平均透析时间68.96±45.12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成分分析、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检查以进行营养评估。所测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80例MHD患者中,最终收回76份,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能量摄入量15.98-64.82kcal/kg·d,平均能量摄入量32.89±9.69 kcal/kg·d,其中男性为33.59±9.67 kcal/kg·d,女性为31.61±9.77 kcal/kg·d,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质摄入量为0.38-2.63g/kg·d,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1.08±0.42g/kg·d,其中男性为1.16±0.45g/kg·d,女性为0.94±0.32g/kg·d,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人体测量学结果示80例MHD患者BMI值为15.70-33.50kg/m2,平均值为22.66±3.81kg/m2,其中男性为23.34±3.58kg/m2,女性为21.24±3.82kg/m2,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MAC值为20.80-37.25cm,平均值为28.37±3.77cm;MAMC值为9.45-30.20cm,平均值为21.63±3.89cm;TSF值为10.50-28.25mm,平均值为20.37±4.10mm;Hb值为64.10-147.50g/L,平均值为113.16±14.38g/L。
  实验室检查中ALB及PAB检测共收回有效结果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PAB值为140.70-544.50mg/L,平均值为365.07±87.47 mg/L;ALB值为32.00-47.70g/L;各项数值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TSF均数明显高于正常标准,而MAMC低于正常标准。
  3、采用不同评价标指标评估MHD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显示MHD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人体测量学中,以 BMI为营养不良评估指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5.00%;以上臂围为评估指标,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75%;以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评估指标,有体脂消耗的患者占2.50%;以上臂肌围为评估指标,存在肌肉消耗的患者占58.7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以PAB为评估指标,3.33%存在营养不良;以ALB为评估指标,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8.33%;人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8.75%的患者存在骨骼肌不足的情况;13.75%的患者存在体脂肪消耗的情况。BMI测量营养过剩结果显示,有38.75%的患者超重或肥胖;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结果显示脂肪过量发生率为77.75%;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体脂肪过量的患者占56.25%。
  4、 MHD患者中,人体成分分析测得骨骼肌含量与实验室检查所测得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5,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得骨骼肌含量与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0,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得体脂肪含量与 B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7,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得骨骼肌含量与 PA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6,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得蛋白质含量与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9,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体测量所得 TSF与人体成分分析所测得体脂肪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7,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得MAMC与骨骼肌含量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得MAMC与ALB相关系数为0.022(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 M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类型的营养不良,不同指标对营养不良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MHD患者普遍存在肌肉含量偏低,且体脂肪含量偏高。
  2、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操作简单,非侵入性,且与人体测量学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对评估MHD患者营养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个体化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不断提高,透析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维持患者的生命,而是尽可能的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回归社会。生存质量则是可以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众多指标之一。本次研究通过调查患者的日常饮食情况及营养状况,根据其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同时给予定期强化的营养知识宣教,比较个体化饮食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变化,以评价个体化的饮食干预在改善MHD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第一部分接受营养状况评估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自愿接受生存质量调查和营养状况评估,并自愿接受个体化饮食干预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52.70±14.72岁。应用SF-36量表对MHD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通过制定个体化饮食干预方案和饮食指导对其中的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饮食干预6个月,分别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检查和SF-36量表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进行干预前后的评估,所测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49例MHD患者干预前体脂肪平均含量为16.81±6.77kg,干预后体脂肪平均含量为18.10±7.51kg,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体脂肪平均含量为16.07±5.75kg,干预后体脂肪平均含量为17.27±6.68k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体脂肪平均含量为18.19±8.39kg,干预后平均含量为19.68±8.67kg,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蛋白质平均含量为8.46±1.77g,干预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8.44±1.92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蛋白质平均含量为9.36±1.38kg,干预后蛋白质含量平均含量为9.38±1.62k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蛋白质平均含量为6.78±1.06kg,干预后平均含量为6.68±0.95k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平均体重为59.91±11.26kg,干预后平均体重为61.14±11.43kg,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平均体重为63.62±10.48kg,干预后平均体重为65.02±10.30,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平均体重为52.94±9.41kg,干预后平均体重为53.84±10.00k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平均骨骼肌含量为23.53±5.35kg,干预后平均骨骼肌含量为23.47±5.75k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平均骨骼肌含量为26.25±4.13kg,干预后为26.29±4.84k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平均骨骼肌含量为18.42±3.21kg,干预后为18.16±2.84kg,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49例 MHD患者干预前 BMI平均值为22.33±3.39kg/m2,干预前BMI平均值为22.69±3.37kg/m2,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 BMI平均值为22.64±3.08kg/m2,干预后为23.04±3.02 kg/m2,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BMI平均值为21.75±3.95kg/m2,干预后为22.02±3.97 kg/m2,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MAC平均值为28.24±3.64cm,干预后MAC平均值为26.52±3.29cm,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MAC平均值为28.31±3.45cm,干预后为26.78±3.18c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MAC平均值为28.10±4.10cm,干预后为26.03±3.52cm,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9例 MHD患者干预前 MAMC平均值为21.55±3.86cm,干预后 MAMC平均值为19.76±3.33cm,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MAMC平均值为21.52±3.86cm,干预后为20.05±3.21cm,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MAMC平均值为21.59±3.98cm,干预后为19.20±3.58cm,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TSF平均值为20.28±4.07mm,干预后TSF平均值为21.55±5.17mm,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干预前TSF平均值为20.15±4.18cm,干预后为21.14±5.60mm,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干预前TSF平均值为20.52±3.99mm,干预后为21.76±4.41mm,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对49名MHD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后,其SF-36量表总分为67.50±18.30,体能(PF)平均分值为76.43±18.40,体力(RP)平均分值为54.08±38.98,总体健康(GH)平均分值为54.24±21.96,精力(VT)为61.43±19.55,社会功能(SF)平均分值为73.98±22.37,情感职能(RE)为72.11±38.70,心理健康(MH)平均分值为73.63±18.60,躯体健康总评(PCS)平均分值为64.72±17.75,心理健康总评(MCS)平均分值为70.29±20.76,均高于干预前的55.97±20.13、66.22±19.62、34.69±32.20、40.43±21.76、49.69±18.18、63.27±27.76、57.82±46.04、66.04±16.70、52.74±18.83、59.21±23.3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SF-36=0.000、PPF=0.000、PRP=0.000、 PGH=0.000、PVT=0.000、PSF=0.002、PRE=0.018、PMH=0.004、PPCS=0.000、PMCS=0.000);躯体疼痛(BP)平均分值干预后为74.12±17.77,高于干预前的34.69±32.20,但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BP>0.05)。对32名男性MHD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后,其SF-36量表总分为69.68±16.71,体能(PF)平均分值为78.75±16.89,体力(RP)平均分值为57.81±38.85,总体健康(GH)平均分值为52.84±17.47,精力(VT)为64.38±17.26,心理健康(MH)平均分值为75.75±17.09,躯体健康总评(PCS)平均分值为66.54±16.70,心理健康总评(MCS)平均分值为72.82±18.37,均高于干预前的60.44±19.62、70.78±17.78、40.63±32.84、42.88±21.62、52.50±17.83、68.50±16.72、57.37±17.48、63.52±23.39,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SF-36=0.002、PPF=0.019、PRP=0.008、PGH=0.016、PVT=0.000、PMH=0.013、PPCS=0.002、PMCS=0.007);干预后躯体疼痛(BP)平均分值为76.75±16.62,社会功能(SF)平均分值为76.17±21.15,情感职能(RE)为75.00±37.86,均高于干预前的34.69±32.20、63.27±27.76、57.82±46.04,但其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BP>0.05、PSF>0.05、PRE>0.05)。对17名女性MHD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后,其 SF-36量表总分为63.40±20.89,体能(PF)平均分值为72.06±20.77,体力(RP)平均分值为47.06±39.41,躯体疼痛(BP)平均分值为69.18±19.30,总体健康(GH)平均分值为56.88±29.05,精力(VT)为55.88±22.79,社会功能(SF)平均分值为69.85±24.63,躯体健康总评( PCS)平均分值为61.29±19.64,心理健康总评( MCS)平均分值为65.51±24.53,均高于干预前的47.56±18.83、57.65±20.55、23.53±28.60、59.12±21.04、35.82±21.90、44.41±18.19、51.47±27.20、44.03±18.66、51.09±21.5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SF-36=0.001、PPF=0.000、PRP=0.018、PBP=0.048、 PGH=0.013、PVT=0.037、PSF=0.007、PPCS=0.000、PMCS=0.019);干预后情感职能(RE)为66.67±40.82,心理健康(MH)平均分值为69.64±21.12,均高于干预前的47.06±45.73、61.41±16.12,但其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RE>0.05、PMH>0.05)。
  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能够改善 MHD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 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其中疼痛的改善并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