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可用于MRI检查的兔颈后纵韧带骨化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研制及后纵韧带在颈脊髓病手术中的处理策略
【6h】

一种可用于MRI检查的兔颈后纵韧带骨化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研制及后纵韧带在颈脊髓病手术中的处理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一种可用于MRI检查的兔颈后纵韧带骨化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的研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颈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颈后纵韧带切除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颈后纵韧带压迫性颈脊髓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二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一种可用于MRI检查的兔颈后纵韧带骨化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的研制。
   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慢性持续性脊髓压迫是颈后纵韧带骨化致脊髓病的病理基础。目前对于脊髓受压后的病理变化尚不完全清楚,MR成像技术对颈髓压迫性损伤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可显示颈髓压迫性损伤范围和程度,还可灵敏地显示病变性质,本研究制作一种可用于MRI检查的兔颈后纵韧带骨化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和神经功能评价,为临床颈后纵韧带骨化致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kg,雄性),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牙胶尖、氧化锌和丁香油制备显影树脂脊髓压迫装置。通过手术将压迫装置置入实验组颈脊髓腹侧,造成脊髓受压模型,对照组切开皮肤去除椎前骨组织后即以缝合。术后实验动物饲养180天,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变化、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变化、在MRI T2加权像矢状位上观察受压区域脊髓内信号变化,并对兴趣区信号进行量化。在光镜下观察脊髓受压区组织学变化。
   结果:实验组出现运动功能评分下降,在对照组,所有兔运动功能均正常,与前相比基本无改变。实验组CSEP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潜伏期延长,在T2加权像矢状位可观察到受压区域出现脊髓高信号,其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未受压区域。
   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组灰质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灰质神经细胞肿胀、核裂解甚至消失,细胞膜溶解破损、边界不清,细胞周围基质消失呈空泡状,细胞固缩,胶质细胞增生,白质纤维分布不均匀,纤维减少、脱髓鞘。对照组脊髓形态完整,灰质神经元细胞形态正常,排列规律,可观察到较多大小不等的尼氏体和被蓝染的核仁,中央管完整,室管膜细胞排列整齐,白质纤维分布均匀,髓鞘形态完整。
   结论:采用显影树脂脊髓压迫装置制作兔颈后纵韧带骨化颈髓压迫性损伤模型,压迫的位置、程度、持续时间可控,易于通过MRI评价脊髓形态及病变性质,为临床颈后纵韧带骨化致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对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颈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目的:颈后纵韧带骨化(OPLL)在亚洲人种中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受伤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外伤后(包括轻度)即可发生严重的脊髓损伤,影像学检查往往无明显骨折脱位,目前对其治疗存在争议。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或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害,进行早期手术减压和颈椎稳定性的重建,可减轻水肿降低脊髓内部压力,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避免或减轻继发损害,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手术治疗颈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脊髓损伤是积极的方法。本研究探讨颈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颈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法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14例,D级6例,E级0例。前路手术12例,后路手术8例,后前路联合手术5例。
   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86个月,平均38.3个月,前路手术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脱出。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及CT摄片显示无再次关门现象。21例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4例无改善者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后前路联合入路治疗颈后纵韧带骨化外伤后脊髓损伤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术者应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第三部分颈后纵韧带切除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作为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一项新的手段,目前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献报道,对于单节段及多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Bryan人工间盘置换可取得有效地临床效果。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前壁内面,从枢椎延伸到骶骨,上部与覆膜相续,下端移行为骶尾后深韧带,它的弹性与颈椎屈伸曲线运动相适应,并保护脊髓。颈后纵韧带受到急慢性挫伤、髓核突出后,经过炎性水肿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致使该韧带变厚、变硬,组织弹性消失。对于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颈后纵韧带的处理一直未见明确报道。本研究探讨颈后纵韧带切除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通过对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有或不伴有神经根性痛(2) CT提示颈后纵韧带无骨化;(3)经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无效,患者有明确手术要求;(4)年龄在60岁以下。排除标准:(1)椎间盘严重退变造成椎间隙明显狭窄,手术节段活动范围明显减少;(2)严重骨质疏松;(3)两节段或两节段以上病变。入选患者均有明确的锥体束征及不同程度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根据术中颈后纵韧带是否切除分为两组,颈后纵韧带未切除组及颈后纵韧带切除组。颈后纵韧带未切除组患者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35-59岁,平均44.6岁;C3-42例,C4-54例,C5-68例;颈后纵韧带切除组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34-60岁,平均46.1岁;C3-42例,C4-55例,C5-610例。两组年龄、性别分布、受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颈后纵韧带未切除组随访时间(28.4±7.4)个月,颈后纵韧带切除组随访时间(32.1±7.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84.3±10.2) min和(90.6±12.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4±9.5) ml和(66.2±12.4)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硬脊膜破裂及脊髓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未发生明显Bryan假体相关并发症。
   临床随访结果:颈后纵韧带未切除组JOA改善率75.0%±13.0%,颈痛VAS改善率72.7%±18.5%,上肢痛VAS改善率72.0%±17.1%;颈后纵韧带切除组JOA改善率86.2%±11.7%,颈痛VAS改善率86.3%±15.8%,上肢痛VAS改善率84.0%±1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影像学随访结果:颈后纵韧带未切除组术后置换节段曲度增加4.8±2.7°,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ROM)增加1.3±1.0°;颈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置换节段曲度增加3.9±2.5°,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ROM)增加1.8±1.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矢状径颈后纵韧带未切除组增加(2.2±1.1) mm,颈后纵韧带切除组增加(3.6±0.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切除颈后纵韧带可有效彻底的减压,改善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效果,切除颈后纵韧带对置换节段曲度及活动度无明显影响,在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可常规切除颈后纵韧带。熟练掌握后纵韧带的解剖是术中安全切除的关键,选择椎间盘后外侧即靠近后纵韧带的边缘薄弱处则易进入椎管切除后纵韧带较为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