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眼球后动脉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的关系
【6h】

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眼球后动脉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的关系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近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僵硬度或脉压增加与某种心、脑、肾靶器官小/微血管损害之间存在相关性,称为大、小动脉之间交谈(large and small artery cross-talk)。作为高血压靶器官之一的眼血管与大动脉僵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交谈尚未见报道。大、小动脉之间交谈的机制也不清楚,已观察到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常伴有内皮功能受损,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内皮功能在眼血管血流自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眼球后小血管血流自身调节功能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如果存在,则进一步探讨这种联系是否通过内皮功能介导。
  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大动脉僵硬度通过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量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artery pulse wavevelocity,baPWV)评价,眼球后小动脉血流自身调节功能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测体位改变前、后供应视网膜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供应脉络膜的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的变化值(ΔPSV%,ΔEDV和%ΔRI%)判断,血管内皮功能根据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法评价。线性相关分析用于分析baPWV与血管血流自身调节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分析FMD等有关因素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结果:
  1由坐位变为卧位后,眼内动脉压由85.16±12.34mmHg增加至105.15±12.54mmHg(P<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和EDV均显著增加(P<0.01);睫状后动脉RI显著降低(P<0.05),仅视网膜中央动脉RI则未见显著性变化。
  2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视网膜中央动脉,baPWV与ΔPSV%(r=0.331,p=0.037)和ΔEDV%(r=0.477,P=0.002)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RI%无显著相关性(r=-0.154,p=0.342)。在睫状后动脉,baPWV与ΔPSV%(r=2.19,p=0.175),ΔEDV%(r=0.306,p=0.055)和ΔRI%(r=-0.071,p=0.663)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baPWV与视网膜中央动脉ΔPSV%和ΔEDV%的回归模型(模型A)中,控制年龄、性别、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压)、眼内压、高敏C-反应蛋白(模型B)后,baPWV与ΔPSV%(β(95%CI):2.26(0.07;4.45);P=0.044)和ΔEDV%(β(95%CI):4.57(2.09;7.06);P=0.001)的关联均仍具有显著性;在进一步控制FMD(模型C)后,baPWV与ΔEDV%的关联性未受明显影响,而与ΔPSV%的关联性消失。FMD可解释baPWV与ΔPSV%之间关联程度的33%。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自身调节功能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血管内皮功能起部分介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