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吸收线张力带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6h】

可吸收线张力带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随着交通及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髌骨骨折患者呈上升趋势。对于髌骨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其优点是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但其也有一些不足,如:钢丝结刺激皮肤,术后钢丝断裂、松动,骨折愈合后需二次手术取出等。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可吸收内置物逐渐应用于临床,一些学者认为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可避免钢丝张力带的各种不足。据文献报道多名学者应用不同的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实验通过对髌骨横断骨折模型,应用4种可吸收线张力带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进行比较,测试可吸收线张力带的稳定性,为临床医师选择髌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4个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将髌骨制成简单横断骨折模型,因所测试的内固定方法相近,测试后髌骨标本不会被破坏,因此髌骨标本可反复利用多次。将膝关节标本的股骨端与胫骨端分别固定于自制夹具上,保持膝关节屈曲36°。首先将髌骨骨折解剖复位,而后依次应用:两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构筑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环扎术固定法、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共五种方法对每个髌骨标本进行固定,应用生物力学机对股四头肌进行牵拉,记录髌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的牵张力大小,规定骨折端分离2.0mm为内固定失败。
  结果:在内固定失败时各内固定组承受的牵张力大小分别为:
  (A组)第一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构筑张力带固定法166.500±6.350N;
  (B组)第二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构筑张力带固定法226.250±6.500N;
  (C组)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228.500±19.226N;
  (D组)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固定法425.500±18.734N;
  (E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480.750±15.370。
  B组与C组之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D组、E组之间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各内固定组的稳定性: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第二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第一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
  2.第一种可吸收线张力带法稳定性差,不宜单独应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
  3.第二种可吸收线张力带法与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法,稳定性不足以支持膝关节的早期功能练习,如应用则建议术后早期行石膏托外固定。
  4.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的稳定性最好,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固定法次之,两种固定方法均可承受425牛以上的股四头肌牵张力及同时产生的髌股关节作用力,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
  5.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可辅助治疗髌骨骨折。
  6.可吸收线虽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但对于髌骨骨折来说,其无法提供骨折端静态加压,其弹性形变较钢丝大,因此固定的稳定性欠佳,不建议用可吸收线替代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其主要适用于髌骨骨折的辅助固定。如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则需加用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进行保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