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胭脂树种子制备红木素、降红木素工艺及微囊化红木素稳定性研究
【6h】

胭脂树种子制备红木素、降红木素工艺及微囊化红木素稳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部分 红木素制备工艺及微囊化红木素稳定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降红木素制备工艺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红木素制备工艺及其微囊稳定性研究。红木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具有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其清除活性自由基的功效与B.胡萝卜素相当,不仅可以作为日用品、食品、化妆品的着色剂,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已知可以降低顺铂治疗癌症的副作用。本文研究了从胭脂树种子分离纯化红木素的方法,确定了胭脂树种子制备红木素的工艺,并考察了微囊化红木素对pH、光照、温度、氧气的稳定性。
   目的:通过设计工艺路线,进行提取工艺、析粉工艺的方法和条件的筛选,优选出方法简便,条件确定的稳定的红木素制备工艺,制出高含量的样品,并制备微囊,考察红木素微囊的稳定性。
   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种类、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物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单次浸提提取率的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红木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按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通过考察提取级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提取级数。
   通过考察不同溶剂对红木素析粉收率和析粉含量的影响,确定析粉溶剂。使用选定的析粉溶剂,分别考察析粉温度、析粉时间、液料比(溶剂体积/油树脂重量,mL·g-1)对红木素含量与析粉收率的影响,确定析粉条件。
   通过中试试验验证提取工艺及析粉工艺是否稳定。
   将所得红木素精粉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分析,确认所得红木素结构表征。
   以变性淀粉为囊材喷雾干燥法制备红木素微囊,考察红木素微囊对pH、光、热、氧气的稳定性。
   结果:选择提取收率高、毒性低的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的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胭脂树种子加4倍(溶剂体积/胭脂树种子重量,mL·g-1)乙酸乙酯,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60℃。通过考察浸提级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为2次浸提。
   确定使用析粉含量和析粉收率均较高的乙醇作为析粉溶剂。试验确定的析粉温度为5℃,析粉时间为4 h,乙醇与油树脂的液料比为5(mL·g-1)。
   中试试验证明红木素制备工艺稳定可控,平均提取率93.72%,平均析粉收率92.02%,平均总收率86.23%,红木素平均含量95.57%(n=3)。
   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分析,确认了所得红木素结构表征,与文献报道一致。
   红木素微囊对pH、光、热、氧气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未包埋红木素。
   第二部分:降红木素制备工艺的研究。降红木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能够溶于碱性水中,红木素通过水解可成为降红木素。降红木素具有的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从而具有防癌、抗衰老等保健功能,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改变粥样动脉硬化小鼠的血脂水平和对氧磷脂酶的活性,对脂肪肝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研究了从胭脂树种子分离纯化降红木素的方法,确定了胭脂树种子制备降红木素的工艺。
   目的:通过设计工艺路线,进行提取及酸沉的方法和条件的筛选,优选出方法简便,条件确定的稳定的降红木素制备工艺,制备出高含量的样品。
   方法:通过考察乙醇浓度、碱液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碱液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乙醇浓度和碱液浓度,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单次浸提提取率的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降红木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按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考察提取级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提取级数。
   通过考察不同pH下的降红木素酸沉收率及降红木素含量,确定酸沉pH。
   通过中试试验验证降红木素制备工艺是否稳定。
   将所得降红木素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确认所得降红木素结构表征。
   结果:确定采用60%浓度乙醇配制2%的氢氧化钾溶液为提取碱液。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的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碱液与红木种子的液料比为3(mL·g-1),提取时间3 h。通过考察提取级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为2次提取。
   选择酸沉收率和降红木素含量均较高的pH=3作为酸沉pH。
   通过中试试验证明确定的降红木素制备工艺稳定可控。平均提取收率92.35%,平均酸沉收率98.36%,总平均收率90.83%,降红木素平均含量93.31%(n=3)
   通过对所得降红木素精粉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确证了所得降红木素结构表征。
   结论:红木素及降红木素制备工艺参数明确,工艺简便、合理,产品含量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将红木素制备成微囊,稳定性良好,可满足市场对红木素稳定性的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