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京津贫困带区域性贫困综合评价与精准扶贫研究
【6h】

环京津贫困带区域性贫困综合评价与精准扶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区域贫困相关理论基础

2.1 宏观视角下的贫困理论

2.2 微观视角下的贫困理论

2.3 空间视角下的贫困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现状

3.1 环京津贫困带范围界定

3.2 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发展与扶贫现状

3.3 环京津贫困带与京津冀经济差异时空演变

3.4 环京津贫困带贫困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京津贫困带空间贫困综合评价

4.1 环京津贫困带空间贫困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4.2 环京津贫困带动态综合评估

4.3 环京津贫困带空间分异测度

4.4 环京津贫困带空间分异地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京津贫困带精准扶贫政策建议

5.1 环京津贫困带自然系统调控策略

5.2 环京津贫困带经济系统调控策略

5.3 环京津贫困带社会系统调控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1

附 录2

附 录3

附 录4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环京津贫困带”提出以来,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环京津贫困带已经成为协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纵观历年的扶贫开发,环京津贫困带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仍没有摆脱“年年扶,年年贫”的恶性循环状态,扶贫任务依旧艰巨。
  为促进环京津贫困带精准脱贫,本文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空间贫困理论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环京津贫困带县域贫困分异情况,以期为环京津贫困带实现全面脱贫提供参考。
  首先,梳理区域性贫困理论。本文从宏观、微观和空间三个方面对区域性贫困理论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各视角下的主要贫困理论、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并突出强调了基于空间视角的贫困理论的特点。
  其次,分析环京津贫困带发展现状。界定环京津贫困带研究范围;阐述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及扶贫现状;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人民生活三方面对比分析环京津贫困带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运用修正后的城市引力模型研究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与环京津贫困带各县的空间经济联系。发现环京津贫困带经济社会有了明显进步,但与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悬殊,且京、津两市对环京津贫困带的经济带动效应较弱。
  然后,探究环京津贫困带内部贫困分异结构。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构建环京津贫困带空间贫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动态评估环京津贫困带整体贫困状况,进一步借助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剖析环京津贫困带内部空间贫困分异,并用ArcGIS地理软件制作空间贫困分异地图。
  最后,在环京津贫困带现状和空间贫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从自然调控、经济调控、社会调控三方面提出环京津贫困带精准扶贫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