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剩余收益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6h】

剩余收益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与研究局限性

2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概述

2.1 价值评估模型的确定

2.2 剩余收益模型的提出背景

2.3 剩余收益模型的前提假设

2.4 剩余收益模型的推导

2.5 与剩余收益模型相关的价值类型

2.6 剩余收益模型在评估应用中的发展

2.7 剩余收益模型的评价

2.8 本章小结

3 案例分析

3.1 立思辰简介

3.2 评估企业选择

3.3 影响模型参数的因素分析

4 立思辰股权价值评估

4.1 价值评估基准日及评估假设

4.2 期初权益账面价值

4.3 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

4.4 明确预测期参数估计

4.5 明确预测期后参数估计

4.6 价值评估结果及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行业并购重组整合与战略性投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价值评估是战略途径实现过程中的焦点,然而并购投资活动活跃的信息技术行业的估值水平整体上偏高,因此选择何种评估方法才能科学、合理、客观的提供服务成为了现阶段资产评估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从国内外学者对剩余收益模型的研究发现,该模型在对股价解释力上相对于股利折现模型和现金流折现模型有绝对优势,剩余收益与收益、盈余预测存在内在的关联。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剩余收益模型在价值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文章从模型的前提假设出发推导出模型的基本形式,阐述了与剩余收益模型相关的价值类型以及模型在评估实务中的发展。之后文章结合信息技术行业的特点及剩余收益模型在价值评估中的优势,再次强调了本文进行价值评估的模型,同时给出包含财务比率与P/E乘数的价值评估模型的形式。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高新企业立思辰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宏观环境、发展前景、营运能力及资本结构四个方面对可能影响模型参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对模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预测及确定,最终得出立思辰的价值评估值。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时,将简化明确预测期后价值评估的估值结果与引入P/E乘数的估值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在前一种情况下明确预测期后价值低于明确预测期价值,整体估值情况会大大低估企业的价值;引入P/E乘数的模型得出的估值结果高于股价,其中使用动态市盈率的估值结果相比静态市盈率会更接近股价。之后使用动态市盈率的模型对立思辰2013年的股权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2014年的价值评估值高于2013年,立思辰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且其具有持续成长性。最后通过分析立思辰价值创造数量及效率,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立思辰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